厦门大学旅游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旅游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厦门大学旅游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大概是从10月份开始复习政治,由于今年政治大纲比去年变动较多,所以我就买了本《大纲解析》,看一章就做一章的《肖秀荣1000题》。由于我看书比较细致,大纲看的极其缓慢,到了考前半个月左右才勉强把第一遍看完把1000题做完,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别人说的那种看了好多遍大纲以及看好多遍错题的T T。在看大纲的过程中,我记得是从11月中上旬开始,买了本《风中劲草》开始每天抽出点时间,背诵(或者说读熟)重点章节(什么是重点章节?到时你复习时自然就知道啦)。把重点章节反复读几遍之后,差不多也就离考试还有半个月了。这个时候《肖4》已经上市,我就买了本,把上面的选择题做完,把大题都背下来,然后我就上考场了。
考研数学方面:
这一门我是分三轮复习的,第一轮是课本,当时边看课本边做课本习题,我第一轮是从五月份劳动节上来开始正式准备考研的,到七月份中旬课本加上习题一轮结束了。在暑期开始准备复习全书,因为第一遍看课本看得仔细,又有老师的讲解,看起全书不是很吃力,记得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就没有错几个。全书我是一章一章扎扎实实准备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算,会做不行还要能做对,当时进度不快,计划是45天在九月份之前一遍过完,后来推迟了一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是真的出的很好,要想数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全书至少得看两遍。九月份全书一遍完了之后,开始第二遍,一直到十月份中旬,这期间顺带做完了660题,660题出的题目注重概念,易错,难度不小,做完了并消化了它有利于后期冲刺。从十月份中旬之后20天,每两天一套真题,在十一月份上旬就把真题基本做完了,此后划了一周时间总结消化错题。从十一月份下旬开始回归全书做真题,建立框架了,之后就是最后模拟两套真题考试了。上面说的时间轴我建议大家理一理,参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第一轮第二轮每天大概一上午数学,后期三个小时,到了十一月份下旬,差不多就只有两个小时一点,主要是被政治占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一下,课本一遍,全书三遍,真题两遍,模拟题一遍,每一遍之后都要拿出时间来消化分析弱点。
考研英语方面:
自九月份起,我便着手研习英语真题,这些题目无比珍贵。我选用的是张剑的那本黄皮书,对其编排深感满意。这套书我总共精读了三次。首次,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所有题目,书页上布满了我的标注,但它自始至终伴随我备考,每日清晨的诵读便是这本黄皮书中的词汇与真题。结合背单词和阅读,尤其在真题中记忆单词,我发现这种方式对我而言效率颇高,不过效果可能因个人差异而异。第二次,我按题型分类来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分开练习,旨在提升手感并寻找解题规律。到了第三次,我预留了三套题作为模拟测试,完成第二轮大约在十一月中旬。我开始了模拟考试,但十五年的真题做得并不理想,让我有些失落。于是,我又开始了第三轮真题训练,专注于十年到十五年的题目,只分析错误,探究出错原因,识别其中的陷阱。完成这一轮后,我尝试了十六年的真题,惊喜地发现阅读部分只错了道一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如何有效地实现其目标的学科。它涵盖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多个方面。我认为,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核心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将其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小组项目中,凭分工合作提高效率。熟悉各种管理模式如集权制与分权制,矩阵结构等,并能按具体情境灵活运用是关键。在复习时,我倾向于凭案例分析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不仅帮助我记忆,也提高了我的分析能力。
管理经济学则更注重经济原理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供求理论、成本-收益分析、边际效用等概念是基础,但真正掌握需结合真实的商业环境去思考。例如,理解企业的定价策略,不仅要考虑生产成本,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我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阅读财经新闻,尝试用学到的理论去解释现实问题,这样的实践性学习我受益匪浅。
再者,这两门课程都需好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管理经济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知识可能会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派上用场,管理学中的决策树、博弈论等模型也需一定的逻辑推理。定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管理学还是管理经济学,持续的学习和反思是至关重要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往往源于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常常会在阅读相关文献或者参与讨论后,写下自有的理解和感悟,这既是一种巩固记忆的方式,也是深化理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