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软件工程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电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华北电力大学软件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暑假开始,每天把专业课看完以后,晚上十点开始看政治,到11.30,哈哈虽然有时候也困得不行。对了,还没说看的啥书,当然是肖大的精讲精练啦!还有一千题,我是看一章,做一章题,把答案写到纸上,不在书上就痕迹,把错题标出来,以便后期重点再看。马原是最不好理解的,所以我先看的,我暑假期间好像只把马原看完了,而且也似懂非懂。选择题的准备使用肖的1000题足够,我第二次直接看的大纲,看完一章做1000题。只要题目中出现的知识点,不论错还是对,都在书中标注以备明确重点。同时在习题册中改正错误项,如此第二遍时无需翻解析册,省去不少麻烦。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我着手研读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逐个攻克书中的例题。这本书的题目丰富多样,尽管我已经多次重温,仍然会有不懂之处。初期,我对数学投入的时间不算多,初次尝试时进度较慢,遇到难题就会直接查看解答,快速浏览后标记重要及错误的题目。我发现例题与课后习题相辅相成,因此也把所有课后习题都完成了一遍。接着,我重新处理之前标记的错题和关键题目,确保彻底理解。想要完全掌握《复习全书》并不轻松,至少要全面完成一轮,再专注于重难点。此外,《660题》是一本极佳的资料,我做了两遍,其选择题设计巧妙,有助于自我评估。大约在11月,我开始做《400题》,每两天一套,做完对照答案,反复研读不懂的部分。随后,我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近几年的按照年份顺序,以获取实战感;早期的题目相对熟悉,但实际考试总会出现新颖的挑战。我还按章节进行练习,这样效率更高。在考试前夕,我使用了李永乐的《数学决胜冲刺6+2》来热身,主要目的是熟练解题。除此之外,我还接触了李永乐的《数学全程预测100题》以及陈文灯的一些书籍,其中的大题同样有价值,涵盖了许多常考知识点。虽然当初考虑通过其他作者的书籍来拓宽视野,但现在看来,专心于李永乐的教材就已经足够了。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过了一遍或两遍词汇后,你可以开始尝试阅读理解(确保这两遍词汇学习是牢固的)。很多人推荐那本黄色封面的150篇阅读练习,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相当不错,它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其解题思路与真题相仿。我也曾购买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一本阅读书籍,不过只做了几篇就放弃了,因为它过于侧重推理,对于考研英语而言,150篇已经绰绰有余。我选择从最近14年的题目开始做起,每天坚持两篇。记住,关键不在数量,而在理解和吸收。无论是初期的150篇还是后期的实际试题,改正错误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对真题的纠错!我的做法是首先把阅读中遇到的生词添加到词汇本里,接着对照译文仔细阅读,每句都要看。然后,再来看错误题目,标出文中对应的句子,特别关注那些关键词(比如转折词或最高级,它们通常揭示作者的观点或文章主题,我相信你们对此都有所了解)。最后,全文通读一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再到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需求获取、软件设计、编码、测试以及维护等。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将构成你答题的基础。
软件工程中的模型和方法论也是考试的重点。比如,了解和掌握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开发等不同的开发模式,以及UML(统一建模语言)的各种图示,如用例图、类图、序列图等。这些都是你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分析案例时可能需用到的知识。
再者,质量管理与配置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ISO 9000系列标准、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等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以及版本控制工具如Git的基本使用,都是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内容。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尝试凭实例去理解各种模型和方法,比如自己模拟一个小型项目的开发流程,亲自画出UML图,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知识。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它们能帮你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速度。
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部分,阅读一些经典的项目管理书籍,例如《PMBOK指南》,理解项目经理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时间、成本和风险的管理。
编程基础也不能忽视,虽然这不是考试的主要部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扎实的编程基础会你更有优势。Python或者Java是最常见的选,熟练掌握一种编程语言,能够加深你对软件工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