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工大信息学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系控制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北京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政治复习启动的时间不必过早,十月起步也完全来得及,真的。我的教材选了四本,包括真题集、大纲解析、考试分析以及序列二。这些资料就已经足够了。能拿到这样的客观题分数,我认为算是达标了。如果想高效达成目标,大纲解析是个好选择,尽管有人批评它缺乏重点,但毕竟这本书很薄,即使没有明显重点又如何?每天读个三十页,十天就能通读一遍,反复看上三四次,再做做序列二的题目,选择题基本就能做得相当准确了。我喜欢先看书,一科接一科地看,然后再听老师讲解,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对于主观题,我要强烈推荐一位老师——肖秀荣。听说他2007年的最后四套模拟题覆盖了考研实际试题的79分内容,真实性未知,但2008年的最后四套题确实很棒,考试中的五个主观题都能在他的模拟题里找到相关线索。不过根据结果来看,我想给后来者的一个建议是,主要依据考试分析来答题,背诵考试分析比那些所谓的“二十天二十题”轻松多了,那本精简版可能还不到二十页,而且标准答案正是来源于考试分析,不信的话,你可以自行对照验证。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有些心得,简单分享一下数学的学习经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学成绩的确与投入的时间成正比,当然,策略和时间同样关键。考研数学其实并不吓人,大部分题目都是基础知识,考验的是你的耐心和精确度。我在准备期间用了不少资料,如上学期几乎全力以赴于数学,包括李王复习全书、二李复习全书、张宇的36讲和1000题、李永乐的660题部分、历年真题、张宇的四套卷以及合工大的五套卷。这些书我有的甚至重做了多次,列出它们并非建议大家都得照做,有人认为题海战术不一定是最佳路径,尽管我个人对此持有保留态度。我的建议是,在掌握好教材的基础上,挑选一本适合的全书来强化理解。其次,面对海量的数学题,有了充足的时间,高效的方法会更有效。对数学而言,归纳总结非常关键,市面上有很多书籍已经做得很好,无需非要自己做笔记。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关键是把知识点烙印在脑海中。最后,如果你在完成真题后仍有余裕,不妨做一些模拟题,数量不必过多,分数也不必过于挂心,关键在于通过模拟题提升应对新题目的敏捷反应,并严格控制解题时间。因为我发现做真题时,已知的题目太多了,所以模拟题能提供新的挑战。我特别推荐合工大的五套卷,难度适中,比张宇的四套卷简单,却又比真题稍难一些。今年的真题,我觉得合工大的风格还挺接近的。希望你们能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资料和策略。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七月起,我着手练习10到13年的历年试题,并使用了一本专项训练手册,每天都定量完成题目。我还购买了老蒋的《高分阅读》,每天坚持阅读一篇文章。这本书包含的阅读理解题目颇具挑战性,建议在解题时注重理解和运用策略,多研究答案解析。我会把这些心得都记录在一个特别的学习笔记本上,每隔几天再回顾检查,发现这种方法对我帮助颇大。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多次重做真题以加深理解。在阅读方面,我共使用了三本书:张锦芯的《考研英语阅读200篇》、考试虫的《考研英语阅读专项训练》以及张剑的《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张锦芯的书内容丰富,按主题分类,涵盖了Part A、B、C三个部分。考试虫的书共有100篇文章,分为20个单元,包含了四种传统题型和一种新题型,很适合计时训练。张剑的书虽然知名度很高,但难度超过真题(他本人也是这样定义的),题目的思维方式有些独特,给人感觉略显另类。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系统分析、设计和优化等多个方面。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你需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等,并明白它们在系统中的作用。线性系统理论,包括传递函数、根轨迹、频率响应等,这些都是基础,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
对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理解和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工具能够帮助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便于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性能研究。一定要熟练掌握如何从系统模型中提取出这些变换,以及如何凭这些变换来进行系统的设计。
再者,对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要熟悉Routh-Hurwitz判据、Nyquist稳定判据等经典方法,这些将帮助你判断一个系统的稳定性状态。关于性能指标,如上升时间、超调量、稳态误差等,理解其含义并能计算出来,也是考试的重点。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控制系统的校正技术,如PID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等,都需有清晰的认识。现代控制理论,如状态空间法、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虽然可能不是初试的重点,但在复试或者未来的学习中,其重要性不言喻。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结合实例是最好的方式。理论知识要配合实际案例来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能够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做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帮助你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提升应试能力。团队学习也很重要,与同学一起讨论,碰撞出更多的思考火花,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