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师大软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复习材料就是肖全套,从知识点精讲精练,到一千题,再到最后的肖四。教材的选择其实都差不多(个人感觉),根据个人喜好来就行。九月份开始慢慢的看精讲精练,厚厚的一本,从头到尾过一遍。我过的很慢,开始做一千题的时候我还在看精讲精练(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懒)。基本功内容过后,等考试大纲出来可以买大纲解析看一下,之后还有风中劲草,知识点背诵版,我都买了,但都看的不精。建议大家买几本看好就行,不要贪多。考研前冲刺阶段除了肖四,我还买了蒋五。其它的没看。选择部分就靠基础功,基础扎实得分就高。分析题,要善于用知识点同材料结合,有很多同学在考试答题时只答知识点,忘了结合材料,这样得分是会很低的。平时复习一千题过程中的分析题要善于动脑,掌握思路就好,不需要动笔写。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轮复习高数部分粉皮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很经典稍难冲高分强推),线代部分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这两个都是一边看书一边做题,习题能自己写的决不偷瞄答案,看了答案也要跟着思路自己算一遍,不能偷懒,我一般还会在旁边批注解题思路和要点。有条件的话全书要看两遍。我投入在数学的时间不是很多,平均每天5个小时左右。一轮下来前面的部分就会遗忘很多,第二轮主要就是通过习题来恢复记忆整合提升,我用的是660题,做题之前一般会写一下整章的知识点总结,对加深基础概念的理解很有帮助。后期一个月就是每天上午一套数学题,可以真题和模拟交叉着做适应不同风格。真题做熟可以完美驾驭高频考点,但是还是有很多边角知识点照顾不到,这个时候模拟题的预测作用就凸显出来,我从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中抽了10套做,那道差分方程的题预测题就做过好几道所以答的很顺利。级数的部分一直有很大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就没有补,结果考试的时候那道级数的大题是全靠想象力胡编很难过。后期真题的分数稳定在135+,模拟题120+。遇到遗忘的知识点一定要抽时间做专题复习,做模拟卷受挫是很正常的,我通常做三四天综合会花一天时间填补盲点。如果有再多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会再多做一些模拟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度还是不足,所以考研复习实在是宜早不宜迟。
考研英语方面:
我提早开始了考研英语的学习,在二月份便投入了朱伟老师恋练有词的课程中。初次听完,确实感到困惑重重,不过它为我营造了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接下来,我将所有单词抄在一个大笔记本上,左页单词,右页释义,一遍又一遍地背诵,这个单词本大概被我翻来覆去地复习了五到六次。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词汇并非局限于大纲规定的5500个,而是重点聚焦在大约2000个常考词汇,这听起来是否减轻了一些负担?在这2000个词汇中,有一半左右的高频核心词,这些无疑是必须熟记的,你在做历年试题时也会频繁遇到。对于英语学习,我个人的经验是避免机械式地背单词,因为这样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效率不高。我倾向于记忆那些在真题中出现而我不熟悉的单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这四门课程各有其特色,需平衡投入时间和精力。
在数据结构中,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队列、栈、树、图等)是关键。你需深入理解它们的逻辑结构、物理存储以及操作算法,尤其是排序和查找算法。编程实现这些算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Python或C++都是不错的选。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需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CPU、内存、I/O设备等。重点掌握指令系统、运算器设计、存储器层次结构等内容,并理解计算机性能指标如 MIPS 和 CPI 等。
对操作系统,重点在于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管理三大块。特别是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调度策略、死锁问题,内存的分页和分段技术,以及磁盘调度算法等。
至于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核心,理解每一层的主要功能及协议,比如IP、ARP、ICMP、TCP、UDP等,要熟悉网络传输过程,包括拥塞控制、错误检测与纠正等。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至关重要。阅读教材是基础,但仅靠看书很难形成深刻的理解。凭做题和模拟实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例如,你尝试使用在线平台进行编程练习,或者搭建虚拟机模拟网络环境。
复习的过程中,整理笔记和思维导图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它能帮助你理清思路,巩固记忆。定期自我测试,凭做历年真题来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点,及时调整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