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川大化学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四川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一名文科出身的高中生,我对政治有一定基础,这次考试的表现算是过得去,毕竟我没怎么全力以赴。我只是简单浏览了一遍《风中劲草》的政治经济学部分,那份xiaoxiurong的考点预测背诵版则未曾开封。我的重点放在了各路名师的模拟题集上,主要做了最近五年的真题及肖四的练习。今年许多教师精准预测了不少主观题,然而有些考研同伴却觉得肖老师的命中率不高。尽管肖四中没有直接匹配到今年试题的题目,但我认为他的很多主观题答案都能与实际题目相结合。此外,肖老师的最后预测资料里居然有四道与今年主观题相同的题目,我当时并未特别留意,仅凭出色的短期记忆记住了答案。第二天看到试卷时,我发现竟有四道原题,顿时激动不已,立刻把答案写上了。不过,主观题得分偏低,实在让我困惑,可能是因为我在前面部分写得过于详尽,导致后面略显仓促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四月份这样开始差不多,数学我主要用的张宇的高数18讲,李永乐的线代讲义,王式安的概率论讲义,汤家凤的1800接力题典,建议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同学,第一遍还是看课本打基础。线代就看李永乐的书,暑假前要把数学都过完一遍,这是最低要求了,9月份做做180题,薄弱的地方看看强化视频,难点多总结总结。十月中旬就可以做真题了,我觉得真题做15年的就行。真题做完,就可以刷模拟题了,我觉得尽可能多的做模拟题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真题中的不少题目,都在各种习题集中已经见过了,需要做些新题保持感觉;另一方面,从今年考研难度来看,有的模拟题还是很贴近真题的。模拟题多多益善,推荐以下几种,排名分先后:合工大五套卷,包括超越和共创,李永乐6+2,张宇四套卷,张宇八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这个分数我还比较满意。英语是三月份开始的,刚开始就是背单词为主,啃绿宝书,在暑假前大概过了三四遍。五月开始做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感觉比真题难,权当记单词了,他的题目设置没有真题那么严谨,所以错的多少不必深究。暑假我没有回家,留在学校奋战,背单词也转为用APP,利用碎片时间,用过好多软件:知米、扇贝、乐词、不背单词等,我认为知米最好,界面简洁。还做了张销民的完形填空新题型,感觉一般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材料性能、制备工艺等多个方面。在晶体结构部分,理解和掌握点阵理论至关重要,包括布拉伐格子、晶面指数、晶向指数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理论后,你就能更好地解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并预测其宏观性质。对衍射原理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如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它们是分析材料结构的重要工具。
相图的学习是材料科学的基础,需理解并能绘制和解释单组元、二组元、三组元相图。理解相图中的稳定区、不稳定区、共存区,以及温度、压力、成分变化对相变的影响。这不仅需记忆,更需理解背后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再者,材料的性能,如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是考察的重点。你需了解各种性能测试方法,比如拉伸、压缩、弯曲试验,以及电导率、磁性、光学性能的测量。深入理解这些性能与材料微观结构的关系,如位错、晶界对强度的影响,杂质对电性能的影响等。
至于学习方法,我强烈推荐结合理论与实践。课本知识是基础,但凭做实验或模拟实验,直观感受材料的变化,加深理解。定期做题和复习也很重要,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能帮助你把握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重点。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互相解答疑惑,激发思考。
保持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关注,阅读相关的科研论文,既能拓宽视野,也能提升专业素养。材料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持续学习和创新思维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