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信息与电子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一开始就感到自学政治缺乏明确的方向,于是我自己购买了由教育部编写的《大纲解析》。初次阅读,关于马原和毛中特的部分,我大致以每一两天一章的速度推进,特别是毛中特的第五到第七章,我花了超过一周的时间,这段时间主要跟随老师的指导,仔细摘录关键知识点,这个过程非常详尽,每天至少投入三个小时在政治学习上。每天读完后,我会完成对应章节的肖秀荣1000题选择题来巩固理解。
接下来,我转向史纲和思修的学习。史纲大约花费了我三四天的时间,而思修则仅需一天,不过那天我全心全意投入其中。这两个部分我没有做笔记,而是直接在书中标记重要点,因为大部分的难点和重点已经集中在前面两个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较易。顺便说一句,书中的第五部分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去读。
第一轮复习进度缓慢得让我感到焦急,而且看完后几乎没有任何记忆,那时我觉得自己不可能记住所有内容。这一阶段,我不涉及大题的准备,所以简答题部分我都略过了。进入第二轮复习,效率显著提高,对照笔记,关注书上的重点标注,同时做一些选择题,每天大概需要两个小时。此时,我们依然还未开始准备大题。这时,我购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发现它对提升选择题的解答能力颇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的学习资料,主要使用了《高等数学上下册》的第六版,来自同济;《线性代数》第五版,也是同济出版的;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浙江大学编著。核心参考资料是二李的《复习全书》和《历年真题集》,建议反复研读。此外,曹显兵的《概率论复习讲义》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复习讲义》也很有价值。虽然我购买了张宇的《高等数学18讲》,但由于时间限制未能深入阅读。还尝试了张宇的八套模拟试卷,但发现难度颇高。学习数学时,个人的态度和情感因素至关重要。有些人可能天生对数学感到畏惧,我自己在大学时期的数学成绩也只是勉强过关。不过,只要你肯付出努力,持之以恒,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阅读理解,关键在于研习历年真题。必须承认,由于考研的时间限制,我们无法事事追求完美,因此初期未能完全掌握所有词汇也无需过于担忧。实际上,在后续的阅读练习中,你会逐渐积累更多词汇。建议每天完成1至2篇真题阅读,设定每篇的限时为20至30分钟。首次完成后,不要立即核对答案,而是回头检查并尝试第二次解答那些可能做错或未完成的题目。接着,对比答案,深入反思错误,并参考解析以求理解。最后,彻底通读全文,确保每个单词和复杂句子都了如指掌。这个过程大概会耗时近两个小时,初始阶段可能会感到艰难,但进步速度也会相当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处理导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涵盖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基础理论部分,你需深入理解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数学工具,它们是解析和处理信号的基础。特别地,傅立叶变换是理解和分析周期性及非周期性信号的关键,拉普拉斯和Z变换则在系统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熟练掌握这些变换的性质和计算是备考的首要任务。
滤波器设计和谱分析是考试的另一个重点。理解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如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特性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噪声去除、信号分离等,至关重要。了解如何使用FFT进行快速谱分析,以及理解频率域和时域的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再者,采样定理是连接离散世界和连续世界的桥梁。理解并能应用奈奎斯特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正确设置采样率以避免混叠现象,是考察的一个热点。
实践应用是检验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凭编写代码实现信号的处理,例如使用MATLAB或Python,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建议大家找一些实际的信号处理案例进行模拟,如音频、图像信号的处理,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高编程技能。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练习”的循环是关键。先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凭做题强化记忆,凭编程实践来巩固和深化理解。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交流,甚至查阅导师的研究论文,都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