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启动政治复习的时间不必过早,九月开始完全适宜,那时可以按照新的大纲进行学习。初期专注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并浏览过去十年的真题中的哲学题目,其余题目则无需过多关注,因为每年的出题角度都有变化。如果时间紧迫,即使到十月才开始全面复习政治也是绰绰有余的。在选用的教材上,我选择了四本书,包括真题集、大纲解析、考试分析以及序列二。接近尾声时,我在网上找到了精简版的考试分析,这就是我全部的参考资料。
对于客观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已经相当理想。如果你想达到同样的水平而不愿投入太多时间,大纲解析是一个很好的选项。尽管有人批评这本书的重点不够鲜明,但考虑到它的篇幅有限,即使重点不明晰又能如何?每天阅读三十页,十天就能完整过一遍,反复读三四次,再加上做一些序列二的练习题,选择题的准确率应该能达到八九不离十。这种方式比啃那些厚重的辅导书籍高效得多。
我个人的习惯是先通读书本,按科目逐一攻克。对于主观题,主要参考考试分析,比起二十天二十题这类资料,背诵考试分析更加轻松,那本精简版可能还不到二十页,而标准答案正是来源于考试分析,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自行核实。由于时间所限,我只看了考试分析四五遍,没有来得及背诵,因此主观题的成绩并未达到我的期望值(补充:当然,我的期望确实有些过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复习重头戏就是阅读理解,四篇大阅读扑面而来,刚接触考研英语阅读那真是无比酸爽--好在考研英语不考听说,只考读写,而读写是有套路可言的,首先要攻克的就是四篇大阅读。复习的时候基本上也就采用他们教的方法——精读,精到不能再精的那种:做完一篇阅读,对答案,然后把生词全部划出来查字典,分析选项,全文翻译。当时我采用的方法是把生词和每篇阅读中的长难句抄在一个本子上,背单词,分析每个长难句的语法,最初一篇文章做下来需要两个小时,因为不会的生词实在是太多了。做完这一步,就把全文都翻译出来,然后分析选项,02年(似乎是02年)之前每篇文章有4个问题,5篇文章;02年之后就是每篇文章有5个问题,4篇文章。分析这20个选项对的为什么对,错的为什么错。阅读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我几乎把每一步都记在本子上,足足记了两个厚皮本,这是比较傻的做法,因为前面说了,我的英语水平和整体的学习水平都是属于比较差的。但这个工作做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从最开始的四篇连错八九个,到最后差不多能控制在五个左右,生词也在变少,对我来说,这是个挺管用的方法,缺点就是费时费力。我做翻译时一般也是做三遍。第一遍,先不着急做,先要把题看一遍,知道大体意思。第二遍,开始按正常顺序做题,不会的先把空留出来。第三遍就是结合上下文开始分析单词,这句话的意思了,将自己理解的意思代入特定语境中,看是否通顺。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英语,这门科目涵盖了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等多个方面。我认为,对词汇,每日坚持记忆是关键。我使用了Anki这样的间隔重复软件,它能帮助你科学地复习单词,避免遗忘。不要忽视词根词缀的学习,这对猜测生词意思和扩大词汇量非常有帮助。对语法,理解并掌握语法规则至关重要,我推荐“剑桥英语语法”系列书籍,系统且详尽。阅读理解需大量的实践,建议定期做英文原版文章或期刊,提升理解速度和准确性。写作部分,多读、多写是王道,模仿优秀的英语论文,形成自有的写作结构和风格。
英语专业知识,这不仅包括语言学理论、文学批评等理论知识,也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实践等内容。我凭阅读经典教材如“Halliday的语言学”和“Chomsky的生成语法”,以及“Fitzgerald的英美文学选读”来巩固基础知识。我会订阅相关学术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对翻译,除了理论学习,实践同样重要,我经常进行中英互译练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我还特别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还是探讨语言现象,都需独立思考,提出独特的见解。我常常参与在线讨论组,与他人交流观点,锻炼自有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我要强调的是,有效的学习不仅仅是埋头苦读,更需合理的时间管理和好的心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时的休息和运动,都能帮助更好地吸收知识,应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