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科大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9月份开始复习政治完全足够,因为每年的政治大纲都有些微调,所以即使是初次考研的同学,9月启动复习也是适宜的。我的政治基础并不牢固,所以在大纲公布后,我仔细研读了一遍,并按照马原-思修-史纲-毛概的顺序,每读一章就做对应的1000题。我在单独的笔记本上记录答案,避免直接在书上标记,确保每个题目对应的知识点能在书中找到。我会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在书上标注错误题目的知识点,这个过程相当耗时,直到10月底我才完成1000题的第一轮。接着,我开始了第二轮,这次依然不在大纲上复习,继续在笔记本上答题,并用红圆珠笔在大纲中标注第二次犯错的题目。我发现有些题目会反复出错,但这很自然,但相较于第一次,正确率明显提高。当我在11月中旬完成第二轮时,我决定在11月前完成第三轮。第三次,我直接在书上做题,省去了抄题号的步骤,感觉十分高效。第三轮的准确度显著提升,因为我对第二轮的记忆还很清晰。我还是用新颜色的笔在大纲上标出第三轮的错误,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根据自身弱点定制的大纲作为最后冲刺阶段的参考资料,至此,1000题的任务告一段落。
进入12月,我开始做肖八和肖四,这是检验实际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两份模拟卷的题型与考研一致,难度相近,有助于调整状态。如果时间紧张,肖八的大题可以选择略过,但最好浏览一下,因为在当年的考试中,马原大题恰好来自肖八的某一套,几乎原封不动。强烈推荐完整地完成肖四的大题并熟记答案,尽管每年的命中率有所变化,但通常至少有一题能中。那年我居然中了三题!考前的准备除了背诵肖四大题,还要多回顾大纲,重点关注那些满载笔记的重点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我觉得基础比较重要,所以我开始就开始啃高数课本,书也要从头到尾,全都过一遍,把书上的例题讲解全都弄懂,这样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架构,就知道了数学讲的那些东西。课本看完之后,就跟着老师上课,然后做李永乐的辅导书,同步跟进,一遍看全书,一遍做同步练习题,就这么慢慢来。全书看完了,我就开始做题,真题啥的全都做了。最后一个月不停地做模拟卷,我把市场上卖的卷子,张宇,李永乐等的卷子全都做了,大概做了有60套模拟卷子。很多人复习数学喜欢把错题抄下来,但我觉得没必要,我只把错题标记了,之后去看看就行。还有就是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数学复习到后面一定要把不懂的都弄懂,做题时发现有不熟的地方一定要回去翻全书。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是提升英语能力的关键时期。建议从00年至10年间的英语真题入手,每次完成四篇阅读理解后,务必全文翻译,包括每个选择项。接着,深入剖析答案,定位每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出处,并识别出导致错误的迷惑信息。如果在文中遇到精彩的句式或表达,不妨摘录下来,以备日后写作时借鉴。大约翻译十年的阅读题目后,你会发现自己的阅读理解、翻译技巧和写作水平都有显著的进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与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学科,它涉及到材料的性质、结构、制备以及应用等多个方面。在复习过程中,你需建立起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解。例如,晶体结构如何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缺陷结构如何影响电导率等,这些都是基础知识中的关键点。
热力学和动力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对理解和预测材料的行为至关重要。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理解相图和相变过程,以及动力学速率理论,能帮助解析许多材料现象。扩散和固态反应的动力学也是考试的重点,需深入理解和计算。
再者,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性能之间的联系也需重点关注。比如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陶瓷的烧结过程,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工艺等,都需凭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知识框架非常重要。你先从大的主题出发,如材料的四大性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逐层细化到具体的概念和理论。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新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状的理解,这样提高记忆效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题和实验同样重要。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训练。有条件,参与实验室的工作或者模拟实验,更直观地理解材料科学的原理,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