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机械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机械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同济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理科生,我对文科领域尤其是政治感到颇为头疼,但深知一旦在考试中表现不佳,分数会大幅下滑。因此,我还是硬着头皮从八月开始复习政治。我个人认为,在新版的官方教材出版之前,最好能结合历年大纲解析,把肖老师的1000题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彻底掌握。后来,我只是简单地过了一遍1000题,并未深入研究错题,不过,做完这些题目后,政治的选择题部分应该能够确保多选题错误不超过三个。选择题的准确性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理想状态是在考前做模拟题时,单选和多选分别最多只允许出错一个。
对于让我颇感困扰的主观题,总觉得理科背景的我在组织语言方面有所欠缺,担心无法流畅表达。然而,通过教师传授的答题策略和固定模式,加上最后一个月疯狂背诵“20天20题”和肖四,我逐渐找到了写作的感觉,仿佛有了神来之笔。
至于时事政治,我一直信赖肖的系列教材。
考研数学方面:
从四月初我启动了李永乐复习全书的学习计划,并且反复研读了五到六次。这本书堪称经典,特别注重基础知识。虽然泰勒公式的章节我没深入研究,因为我认为这个知识点不太可能在考试中出现,而且我自己在这个方面确实较弱,担心会因错误而失分,所以我决定跳过了这一部分。对于书中的证明题部分,必须沉下心来仔细思考。最初,每道题都会让我感到困扰,甚至有些沮丧,但只要坚持多做几次,就能逐渐理解证明题的内在逻辑。今年的考试中,证明题与全书中的题目相似,难度也不大,我成功解答了出来,深感之前投入大量时间复习证明题是值得的。
我还有一本错题集,它是配合全书使用的,其中包含了我认为很有价值的题目以及我曾经出错的问题,即使重复犯错的题目我也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重温一次。今年的填空题最后一道与我之前的错题颇为相似,那种熟悉的感觉让我静下心来解题,最终选择题错了一道,实在是无能为力,不过填空题全部正确。我想这归功于我平日里专心致志地做全书练习。无论做题多少次,我都不提前看答案,尽管有时非常想看,但我总是等到完成后再查看,否则练习就没有意义了。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可以说是最需要重视的一门课。很多考研的同学都是因为英语单科差两三分,只能调剂。英语我从3月份到考研一直没间断过,3月份开始到暑假前,英语基本就是只背单词,很多人背的是那本绿皮的乱序版,包括我一开始也是,不过我建议还是不用背这本,因为单词太多了,有些单词十几年都没出现过一次,根本不用背,最好去找下那些按历年出现频率排列的单词书,我后来找了本词汇书(具体名字忘了,不过这类书还是比较多的)把出现过两次以上的单词都背了,基本就可以了。阅读我是从暑假开始复习的,不需要去做什么模拟题之类的,只要把真题弄透了,基本就没什么问题。至于英语其他版块,写作背大概十几篇范文够了,考试时一般能用上的。考试时我先写作文,在做翻译和阅读,完型我时间不够了,ABCD乱写的。。0.5分一个空,做对4个才够阅读一个选择题,花太多时间浪费。考试时做我旁边一女生,貌似是从完型开始做的,结果时间到了,作文那边还有一半空的,得不偿失。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设计"是一门涵盖广泛的课程,包括机械设备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材料选、结构分析等多个方面。在复习时,我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上,因这是所有深入学习的基础。例如,对机械零件的基本功能、工作原理的理解,对各种传动装置如齿轮、蜗轮蜗杆、带传动等的特性及应用的熟悉,这些都是必须要牢固掌握的知识点。
对复杂的计算问题,我会凭做大量的习题来锻炼自有的解题能力。尤其是涉及到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问题的计算,需反复练习熟练运用。我会参考一些经典的教材和历年试题,这些资料往往能提供丰富的实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者,机械设计还涉及到许多设计规范和标准,比如ISO、ASTM等,虽然记忆起来可能较为枯燥,但它们在实际设计中却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会把这些规范做成笔记,便于随时查阅和记忆。
我非常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我会尝试去拆解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观察其内部构造,这样既增强了我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感知,也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我也会利用网络资源,观看相关的设计过程视频,以直观的方式理解机械设计的流程。
我认为,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我坚持每天定时定量地学习,保持高效稳定的进度,避免临近考试时的焦虑和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