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工大材料与制造学部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对待政治复习也不能马虎,不过相对来说较为轻松。可以在暑假期间启动政治复习,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其中的选择题建议至少重复两次,条件允许的话,第三次刷题也会有所帮助。紧接着,继续完成肖秀荣的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这样下来,应对选择题部分应该会比较顺利。至于政治主观题,大约在11月中旬开始背诵即可。此时,市场上会出现各种所谓的最后冲刺卷,比如最后三套卷或终极四套卷等。在这之中,我推荐两本:首先是权威性的肖秀荣四套卷,几乎是每位考研者的必备;其次,任燕翔老师的最后四套卷也值得一看。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复习时,务必避免“空想而不实践”的错误态度。总体来说,考研数学的学习步骤建议如下:首先吃透教科书,接着精读复习大全,然后完成660题,紧接着初次研习历年真题。如果在做完660题后仍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尝试400题。无论如何,“教科书—复习大全—660题或440题—初次做真题—再次做真题”这一系列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成绩还算可以,但能拿到那么多分数,说实话我挺惊讶的,可能运气成分占了不少。在英语复习上,主要是记忆单词、做历年真题以及构建自己的作文模版。我记得是从大三寒假开始背单词的,起初用的是扇贝APP,坚持了百来天,后来觉得不合适,就改用红宝书,大概记了十几个单元,然后就持续不断地背诵。暑假时我才开始接触英语真题,我觉得网上的经验分享并不完全适用于我,所以我只专注做阅读部分。一开始错误率高达八九个,渐渐地降到七八个,接着是五六个,再后来就稳定在这个水平,感觉遇到了天花板。然而,随着不断努力,我发现阅读错误减少到三四次,甚至是一两次,不得不感叹老师的教学方法确实有效。维持这种状态后,在考试临近的后期,我会每天做一两篇阅读以保持手感。
解决阅读问题后,距离六级考试还有两周时间,我参加了作文冲刺班(由独峰考研主办),老师提供了许多精彩句子。于是,我开始整理模版,规划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该如何撰写。我总共整理了三个模板,分别针对无形的社会话题的正反面和有形的社会话题。后来考虑到模板过多,我简化为两个,一个用于正面观点,另一个用于负面观点。实际考试中,题目恰好与行动相关,我自创了开头段,其余部分更换了一些词汇,基本上运用了我的模版。
在此期间,我还开始了其他题型的学习。首先是新题型,因为它相对简单,然后才着手处理完形填空部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作为机械工程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喻。它主要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两大部分,涉及到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平衡、运动规律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关键。
静力学部分,需深入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线,以及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对力系的简化,如主矢和主矩的理解要深入骨髓。平面问题的解决,如静定和超静定问题,需熟练运用平衡方程。这里的关键在于清晰地画出受力图,并准确计算各力的效应。
动力学部分,牛顿三定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动量守恒、动能定理、角动量守恒等原理的应用需灵活掌握。对振动问题,周期、频率、振幅等概念的把握,以及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的解法,都需进行深入研究。
再者,理论力学中的解析动力学,如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原理,虽然难度较大,但却是理解和分析复杂系统动态行为的重要工具。这部分需一定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多元函数微积分的知识。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理论力学重在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力学原理,不是死记硬背公式。多做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定期复习巩固,不断梳理知识框架,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我会选一两个典型问题深入剖析,以此带动对整个章节的理解。我也推荐大家寻找学习小组,凭讨论和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路,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