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同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同济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实际上有很多策略可选。有些人认为九月份开始准备已经足够,但我认为这取决于个人情况。如果你在本科学习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简称“毛中特”)等科目掌握良好(关键是理解),而且你对这类课程并不反感,那么你可以考虑等到新一年的大纲解析发布(大约在九月中旬)后开始复习政治。然而,如果你的政治基础知识薄弱,我推荐你在九月之前至少深入理解马原部分,因为它较为抽象复杂,侧重于理解,并且大纲变动不大,提前准备可以为后续阶段留出更多应变余地。毕竟,政治学科还包括毛中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时事政治等多个模块。
政治经济学部分可能难以通过具象化的手段去解释,这部分内容务必确保真正理解,而不是敷衍了事。马原科目的试题主要考察理解能力,期待碰到原题是不太现实的。毛中特的学习与时事紧密相关,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每年都会有相应调整,所以最好在九月以后着手准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老师们通常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述历史事件,关键是要理清时间线索,因为考试题目常常涉及多个历史时期,比如重要的会议、著述,以及不同阶段的土地改革政策等,这些都是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越是感觉混乱困难的地方,就越值得投入精力,因为这些往往是考试的重点,最终会影响你的得分差异。
考研数学方面:
考试时我觉得题目很简单,大题只有半个不会,二个选择题不确定,数学我也是提前就写完啦,大家平常练习就要养成好习惯,会的题不能错。由于我以前想大三就考一次,所以我大二有时间我就看黄庆怀高等数学。由于我是用自己的学号报的,现场确认时没有通过。此后,其它的我也就没看啦,有时间就是学习黄庆怀的书。这个阶段看书很轻松,什么压力都没有,但是大三第二学期开学时黄老邪的书我已经认真看完一篇,数学感觉心里特别有底。大三第二学期开学后,感觉压力增大,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正式复习。首先,把同济大学高数上下册都看一遍,书上的例题都看,课后题是有选择性的做。建议用自己的本科用书,看自己的书就知道你当时学的时候那个地方有问题,如果本科认真学习了,一般就知道那些题是经典题型。看完教材,我就开始做复习全书巩固,复习全书我是每道题都搞懂,把错的题用红笔改,没理解透的题,经典题做标记。线性代数我没有专门看教材,我是直接做复习全书,不会的知识点公式马上去教材上找,我教材上公式都总结得很好。把握好暑假,考研必然成功。暑假中的要把复习全书和讲义全部搞定,不然后期时间会非常被动。黄庆怀这本书基础一般的就别做啦,复习全书就够用了,学有余力的可以考虑一下。千万别贪多,关键在于弄懂做过的题,最后不是看你做了多少题,而是你会做多少题。接下来就可以做真题了,真题建议用二个半小时做完,模拟考研。真题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错的题目一定好好找原因。后期那些660题,400题等等我是都没做,我感觉也没必要,没那么多时间,把前面自己用的资料搞透就足够啦。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一直是我的薄弱环节,从孩童时期到大学阶段,我始终未曾给予它足够的关注和热情。在四月时,我已经完成了考研必备词汇的第一轮记忆。推荐使用俞敏洪的小红书和何凯文的《必考词汇突破全书》来记单词,每日坚持这项基本功。起初,可能进度较慢,比如每天50个,逐渐增加至100或200个,到了后期速度自然会加快,大约三日就能重温一遍核心词汇。对于那些易忘的词,建议用小本子摘录并反复熟记,直至彻底掌握。不必强迫自己记住书中的每一个单词,吃透核心词汇就足够了,如果你的基础扎实,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历年的真实试题至关重要,它是提高分数的关键。留出最近两年的题目用于后期模拟测试,其余的应多做几遍,务必理解每个单词和复杂句子的含义。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凝固、塑性变形、蠕变、断裂力学等多个重要领域。对晶体结构,理解各种晶系、布拉伐格子以及原子间的键合类型至关重要。我建议使用图表法来记忆,配合实际的例子加深理解,比如金属、半导体和离子晶体的不同特性。
深入理解和应用相图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熟练掌握单一成分系统、二元系统和多元系统的相图分析,特别注意杠杆定律和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的应用。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实际案例,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扩散和凝固过程的理解也是难点。对扩散,要明白菲克定律并能计算扩散系数;对凝固,理解液态到固态转变的过程,包括形核机制和生长方式,这些都需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来深化理解。
至于材料的力学性能部分,从弹性、塑性到断裂力学,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验基础。特别是断裂力学,了解裂纹扩展的动力学模型,如Paris法则,以及影响因素如应力强度因子,都是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烈推荐主动学习非被动接受。不仅仅是听课和看书,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凭实践来巩固知识。讨论和合作也很重要,你找到学习小组或者导师进行问题的研讨。
利用在线资源和研究论文也能帮助你深入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凭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你了解到材料科学的前沿动态,这不仅拓宽视野,也可能为答题提供新颖的观点。
保持好的心态也是成功的关键。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去克服,也要学会放松,保持充足的休息,这样保证高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