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工大环境与生命学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北京工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了解知识点是必要的,但我初期侧重于分析历年真题的选择题,从中提炼出常出现的误导选项,因为这些常常被用作迷惑考生的工具。至于主观题,我仅概览了答题技巧和构思方法。大约在10月中旬,我才正式启动深入的政治复习,特别是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后期,我把重点放在了肖秀荣编写的模拟试题上,每道题我都仔细研读,并记忆了一部分。结果在最终的考试中,我发现很多题目都在我复习的范围内。
考研数学方面:
虽然不是高分,但是还是想多讲讲。用的资料:数学考纲,课本,二李全书,李正元的真题,660、400题以及合工大模拟卷。资料不多,毕竟数学资料贵精不贵多,关键是自己下笔多做两遍。具体时间安排就不赘述了,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按自己的进度安排。但是强烈建议开始复习数学的时候做一个整体计划,然后根据实际进度安排到每天即可。第一遍做全书的时候感觉都不会做也不要慌,正常现象。660这本书我强烈推荐,虽然我磨蹭了两个月才做完,但是做完以后我再刷第二遍全书的时候能做百分之七八十的题了。套题我是:五套试卷为一周期,3套真题2套模拟,这样会有难度区分;十天一周期,一天做套题,第二天订正外加复习以前的错题。但我这人呢非常粗心,题目数据能看错,计算也是小错误不断,导致真题模拟也经常上不了130,那时候还是有点急的,因为我的目标就是130+。但是考场上仔仔细细做下来的结果也还可以。所以大家平常不要太在意模拟成绩,没必要和别人去对比,只要认真总结错误争取下次不犯就好。时刻记得最后一次的考试才是你的分数。
考研英语方面:
学英语确实贯穿了我复习过程的始终,但是一直没用太多精力。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全程都不能放下,无论后边专业课压力多大,也要做一定数量的英语保持语感。首先,英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复习性价比最高。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其实只有100篇)。最开始做的时候会错很多,做一道题用很长时间。大概做了二十篇左右,已经大概知晓了考研阅读的风格。这个时候可以做英语真题的阅读了,每天精读一道题,把不会的词划出来,长难句弄懂,每道题错的原因搞清楚,大概需要一小时左右。其次重要的是作文。不少人用的是王江涛的作文书,每天背背范文,成效显著。我比较懒,一篇作文也没背过,只是复习后期平均一周自己会动手写一篇。我还是推荐老老实实地复习作文,平时多积累一些短语和长难句的写法,多背范文,这才是提分的王道。另外字迹也很重要,因为时间充裕,英语的主观题我都打了草稿后再写到答题纸上,想来有很大帮助。再次是翻译和完型填空、新题型。个人认为每道题各一周做一道就可以。尤其今年,新题型简单到没朋友。等到了十一月中下旬可以开始做模拟题。关于背单词,开始时候尝试过大本、小本单词书,还有自己整理真题上的生词,两千多个核心词背一遍之后每天循环复习100个词,一直到考研都没放下,很有帮助。
考研专业课方面:
传热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能量如何凭热量的形式在不同介质间传递。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如热传导、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等。热传导主要关注固体中的热流动,傅里叶定律;对流则涉及流体与固体表面间的热交换,要掌握尼古拉-普朗克准则;辐射则是最复杂的部分,黑体、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基础。
熟练运用公式是关键。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可能需使用牛顿冷却定律、皮托管方程或者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这些公式的应用需大量练习来熟悉,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不仅仅是机械记忆。
再者,实验和案例分析同样重要。传热学往往与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相关,如制冷系统、燃烧设备、能源转换等。凭分析实例,加深对传热过程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研究空调系统的冷却效果,就能直观地理解对流和传导的交互作用。
对复习策略,我建议分阶段进行。初期扎实基础,阅读教材,理解基本原理,辅以适量的基础题;中期强化训练,做大量的习题,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度;后期模拟实战,做一些历年真题,适应考试节奏和难度。
团队学习或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每个人的理解角度都不同,凭交流,可能会发现新的解题思路或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