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就是得多远得天下,一般来说单选和大题大家都答得差不多。既要重视也不能投入过多精力,否则损耗专业课复习时间。不用太早开始,早背早忘,九月甚至十月开始都不晚。政治考试的最低目标是不要拖总分的后腿,至于能不能提分就看怎么平衡复习时间了。15年考研政治较难,打高分非常不易,一些题出的很偏,在讲义里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只能靠自己的理解,不知道这种出题风格是不是预示着未来的趋势,但这说明政治光靠背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理解,其实真正要死记硬背的文字也并不多。我用的是肖秀荣的政治三件套:讲义、1000题、真题。先认真通读讲义,做每章后随附的选择题。我是在一整个部分所有章节都读完后才做1000题里相应部分所有章节的选择题,而不是读完一章马上做,通过这样的时间间隔可以检验自己哪些已经记住了,哪些没有(当然做题时严格闭卷),然后把那些毫无疑问肯定会做的题划掉,从此不再看,留下蒙对的和做错的以后复习。第二遍读讲义就是有重点的读了,同时回顾错题,再划掉一些可以放手的。第三遍只看需要背诵和重点记忆的文字,回顾错题,开始试着做分析题,把该背的背会。考前买了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和8套卷,个人认为单选和分析题大家的得分率应该差不多,多选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也最难把握。这个既需要对细微知识点的精准把握,也需要深入的理解。
考研英语方面:
务必深入剖析考研英语的真实试题!前辈们建议别太早动手,以免后期无题可用。我是在五月底开始涉足真题阅读,初期专注于2005年至2012年的阅读,每天解决两篇,同时记录陌生词汇并写下相关句子以增进理解。第一轮主要是为了适应风格,感受真题阅读的难易度。完成这八年的阅读后,为了保持节奏,我又迅速处理了1997年至2004年的阅读,同样记生词,但不太关注准确率,毕竟这些年的题型与近年有些差异。进入七月中旬,我开启了第二轮对2005至2012年真题的精读。这一阶段我非常细致,每天做四篇阅读,接下去四天逐篇深入研读,参考解析书籍。由于时间充裕,我把每篇阅读原文打印了两套,一套调整行距用于逐句手译,对照解析做笔记;另一套保持原样,用于整理题目,剪下贴在笔记本上,题目在文章的位置也一并剪下对应粘贴。这个过程耗时耗力,每天只能完成一篇,但却极大地促进了后续的复习。时间紧迫的朋友可能不适合这种方式哦!暑假期间,我完成了这项浩大工程,对考研英语阅读策略有了深刻认识。十月至十一月初,我再次回顾了2005至2012年的真题,前期的打印资料和笔记发挥了关键作用。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上旬,我打印了英语答题卡,每周六下午两点到五点,模拟2013至2019年的真题,依旧认真分析并分类题型,只是省略了手动翻译的步骤。剩余的时间里,我不断查看已做的真题阅读笔记和错误,特别关注那些较难的阅读。这样算来,2005年至2019年的真题阅读我大约重复了四到五次,摘录的词汇也根据记忆方法背诵了好几轮。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综合”,这门科目涵盖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领域。我认为,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理论框架是关键。你需深入阅读经典教育著作,比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理解其核心思想,并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教育心理学部分,要熟悉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等知识点。做笔记并整理思维导图是非常有效的复习方式,它帮助你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记忆效率。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这是专业基础,需有深厚的积累。古代文学部分,一定要熟读经典诗词,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技巧,如唐诗宋词的艺术特色;现代文学则需关注作家作品研究,理解其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语言学部分,如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的知识也不能忽视。对这部分,我建议多读原著,凭大量阅读来提升语感和鉴赏能力,配合专业教材进行系统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特别强调实践应用。你尝试模拟课堂,设计教学计划,将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也能提前适应未来教师的角色。对文学部分,写作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无论是读后感还是论文,都能帮助深化理解和表达。
定期自我检测和模拟考试也很重要。你找一些历年真题或模拟题来做,以此评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面对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身心健康,更好地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