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复旦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七十多分在考研政治考试中只能算是中等水平,并非出色成绩,因此我并没有特别值得分享的经验。但我可以简要提一下,50分的选择题部分至关重要,特别是多项选择题,初开始可能会频繁出错,但这无需过于担忧,因为积累知识需要时间,随着时间推移,你自然能逐渐掌握答题技巧。同时,肖秀荣的模拟试题是必须要做的,也建议尝试其他教师的模拟卷。若想取得优异成绩,扎实的基础加上大量的时间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策略上,我个人认为将知识点融入历史背景和整体框架中记忆,比孤立地记住零散点更有效。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六月起着手复习数学,从基础知识到构建知识体系,再到专项练习和高级提升,每一步都收获颇丰。直到八月中旬我才完成了数学的第一轮复习。紧接着,我立即投身于历年真题的演练。我按照考试的时间安排,每天早晨8:30至11:30专注做一套数学试题,而且尽量避免参考书本。初次复习结束后,实话说,我对高等数学的部分概念已经模糊,做起真题来,最初的十套题目中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但我并未气馁,坚持做下去。早年的题目相对简单,偏重基础,我大致能在两小时内完成,然后用一小时总结错题,与标准答案对比,找出错误的根源,不懂的地方就向老师请教。完成前十年的试题后,当我继续做接下来十年的题目时,许多知识逐渐回溯,我能大致构思出整个数学的知识构架。从2008年开始的真题,难度有所提升,我大约每隔两天或四天做两套题。我觉得挑战主要来自于曲线积分的复杂计算,以及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的陌生新题型,让我无从下手,还有异常积分和级数选择题让我感到困惑,有时还会冒出一些久未考查的次要知识点。大题方面,我认为相对常规。到了十月月中旬,我已经完成了所有数学真题的训练。这可以算作我的第二次复习吧!接着,我开始了第三次复习,整理了过去三十年真题中的所有错题和我不够熟练的题目。如果遇到熟悉的但又有些生疏的题目,我会做好标记,完成后再回顾相关知识点。对于因粗心犯错的题目,我只是快速查看答案以确认思路正确;而对于那些无法解答或反复出错的问题,我会将其记录在我的错题本上,并进行总结,明确如果再次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步步为营,这就是我对这些问题的解题策略的提炼。完成第三轮复习后,我开始做张宇的八套模拟卷,我个人强烈推荐这套卷子。尽管确实难度较高,但它涵盖了大量的考点,包括不少罕见的考点,做这套卷子有助于理清知识脉络。我采取的方式是每套卷子分两天完成,第一天做选择题,立即校对答案并分析错误;每一个选择题我都认真对待,不会的暂时搁置,待完成后查阅答案。第二天则攻克大题,对于过于困难或偏离常考范围的题目,我会略过,仅通过答案理解解题思路。考前两周,我浏览了李永乐的6+2,专注于线性代数部分,还温习了一些概率论和曲面积分的题目。其他内容就没有再深入研究了。这就是我整个数学复习的过程,最终的成绩也让我感到相当满意。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概是小弟考研的这几门里的最强项了,依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复习。想说无论是强项弱项都应同等对待,不能因为是强项而因此放松,弱项的话就更应该倍加重视。考研不考听力,主要是阅读和作文,因此我采取的是应试的复习方法。大概从4月份开始做英语阅读真题,从93年的真题开始,到8月份基本做完一遍。期间做了一些模拟题(后来发现完全没必要,真题就够了)。对于单词书小弟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无论多厚的词汇书,只能看进去一、两个list,鉴于此,我在做完20年阅读真题后,结合一些考研班老师的经验(考研真题里的词汇重复度很高),决定把阅读真题里出现过的词汇总体过一遍,当时采用了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功能,把20年真题里的生词全部筛出(一共700左右),然后收录进这个单词本里,并且在之后的4个多月的时间里,时常翻阅(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就考试中的效果来说,这种方法很是好用,考场基本无生词,至于作文,小弟背了一个模版,一个模版就完全搞定了。看之后的得分情况,作文基本上给了一个不错的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主要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的特性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至关重要。特别是排序和搜索算法,如冒泡、选、插入排序,快速、归并、堆排序以及二分查找、哈希表等,这些都是常考的知识点。要多做题,不断实践,真正理解和运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CPU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I/O接口等内容是核心。这部分需深入理解硬件工作原理,凭模拟实验或者使用在线仿真工具来加深理解。
操作系统的学习,重点在于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理解多道程序设计、死锁预防、虚拟存储器的工作机制、磁盘调度策略等内容,操作系统实验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是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网络协议(如HTTP、FTP、TCP、UDP)、拥塞控制、网络安全等内容是关键。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熟悉各个协议的工作原理,对网络延迟、带宽等问题有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复杂的概念,先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再凭做题巩固记忆。利用好教材、课件、复习资料,网上的教学视频、论坛讨论也是极好的学习资源。定期复习,防止遗忘。找到合适的伙伴一起讨论问题,提高效率,也能激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