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师范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本身高中政治基础比较好。理科同学一开始可以看那本很厚的《红宝书》,那本写的很仔细,旁边也有一两个真题,但是这本书出的很早所以时事内容基本没有,所以只能做基础书看不能完全依靠。基础好一些的可以用《考点解析》。政治里面难点在马哲和经济也就是第一章,重点在毛中特,东西很多很杂,要看很多遍。做题的话买肖秀荣的《1000题》和最后的冲刺《八套卷》《四套卷》,反复做就够了。至于出来的时间,自己随时关注下。把基础书看完一遍开始看第二遍的时候,就能做1000题了(大题先不做),看完一章做一章,里面的题目都是很基础很细的,可以辅助背书,尤其注意多选题,错很多是正常的,如果所有选择题加起来能有30以上的话,就能打良好了。先攻克选择题,都是基础题,最后一两个月开始做大题背大题(时间个人把握,至少要全部背两三遍),可以结合《考研政治疯狂的押题》,里面很多题目都不错。平时多关注下最新的时事,尤其是会议啊大事件之类的,可以买肖秀荣的命题人形势与政策。
考研数学方面:
从五月初直至八月末,我大约投入了三个月的时间来阅读。每读完一章,我会亲自尝试证明其中的所有定理,独立整理笔记,并且在不参考答案的情况下完成例题。对于课后习题,我先自行解答,再核对答案。遇到难题、忘记解法的题目或感到生疏的问题,我会用不同记号标注,以便日后复习时重点攻克。通过这样的过程,我的基础知识得到了稳固。
考研英语方面:
让我们谈谈英语学习。重复三次,记忆单词是关键。坦白说,我在词汇方面吃过亏。起初,总认为单词量太大,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不如用这个时间去研究历年真题。然而,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即使第一遍没完全记住,但在做题时,你会感到很多词汇似曾相识,有时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正确答案。因此,词汇的记忆至关重要,而且应尽早开始,最好是反复复习。我自己开始背单词的时间太晚,时间紧迫,于是买了王江涛的《十天搞定考研单词》小册子,它汇集了考研常考词汇,个人觉得挺实用。每个人的學習方法不同,找到合适的单词书是必须的。
对于英语的其他部分,如阅读理解、新题型和完形填空,你需要多做真题,甚至多次重做,尤其是要重视阅读理解的练习。至于写作,同样需要大量背诵,但更重要的是要亲自动手写,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这些备考策略我相信你们已经听过不少,我只是想特别强调一下词汇记忆的重要性,希望你们不要再像我一样在学习路上绕远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综合地理”这门考试科目,它涵盖了地理学的多个分支,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理解和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至关重要。比如,地球的运动规律、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貌的形成过程、水文循环机制等都是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中的人口迁移、城市化过程、文化地理特征等内容,以及经济地理中的资源分布、产业发展模式等,都需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构建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框架极其重要。例如,按照地球系统(大气、水文、生物、土壤、地形)来组织自然地理的知识,再按照人类活动的视角(人口、社会、经济)来梳理人文和经济地理的内容。这样的结构化记忆能帮助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凭地图阅读、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例如,凭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图,理解其气候特征和成因;凭研究城市化进程,探讨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等。这些实证分析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关注最新的地理研究成果和政策动态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等议题,都可能成为考试的热点。凭阅读学术论文、政策报告或者参加学术讲座,了解到最前沿的信息,这不仅有助于答题,也有助于培养科研素养。
我认为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设置每周或每月的小目标,进行阶段性的自我测试,检查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