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中科院稀土研究院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填空式挑选:挑选了肖秀荣导师的1000道习题集,以及后期的8组和4组模拟卷。此外,还购买了任汝芬等其他名师的预测卷,目标是确保基础选择题不失分。单项选择题多数偏向基础,但我的多项选择题表现欠佳。对于不太满意的政治成绩,我想分享一下经验教训。整个政治学习过程我是依照肖秀荣教授书籍的发布节奏来进行的,每一本书的序言都详细指导了如何运用这些资料,因此在复习时方向感较强,我没有偏离他的指引。
考研数学方面:
考研数学分数一,数二,数三。、我算是底子比较好的吧,数学得复习大致分为三轮,第一轮可以考虑看课本,不过现在的复习全书做的挺好得,也可以直接用复习全书。复习全书有三类,张宇得高数18讲,线代9讲,概率论9讲陪着习题张宇1000题,汤家凤得复习全书和配套习题1800题,李永乐得复习全书和配套习题660题,建议大家选一套跟着走,(当时我是把他们得题全部做了),高数一轮复习大概时间在3-7月吧,主要就是做复习全书和配套习题,当然配套习题不一定要全做完。二轮复习就是8-9这两个月做配套习题和张宇陆续出来得一些习题,比如闭关修炼180题什么得,或者接触考研真题,最后两个月得时间就要做真题了,87-18年得真题,有时间得多做,没时间得做近十年得真题,做两遍以上。临近考试可以做做市场上得最后八套卷,四套卷啥的练练手。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在十月份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的,对于长难句的理解要点我都做了详细的笔记,并且时常沉迷于研读,成效颇为显著。然而,我在暑假期间就已经开始了单词的记忆工作,考研词汇被我反复背诵了好几次,也在扇贝单词上坚持打卡超过了130天,虽然这个数字并不算突出,但我深感自谦。之后,我发现自己的阅读理解准确率提升缓慢,于是决定报名参加课程,专心跟随老师的指导学习。在练习题目方面,我仅使用了历年的真题,没有额外购买其他的阅读训练册。九月时,我每天都投入时间阅读并研究了许多备考指南推荐的《丁晓钟英语外刊精读》,这本书相当不错,能够帮助我接触到多元化的主题,特别是那些常出现在考研中的热门话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分析化学是一门基础性极强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含量以及结构等信息的获取方法。在备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非常关键的。例如,了解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公式和定律是分析化学的核心。如朗伯-比尔定律、滴定分析中的计算公式、质谱法的基本理论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对这些公式,不仅要,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样在遇到复杂问题时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再者,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样重要。分析化学的实验部分常常涉及到各种仪器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比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在复习过程中,要熟悉每一种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也要掌握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这对解答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将分析化学知识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检测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水质、土壤、气体污染物的测定方法,这些都需你有扎实的分析化学基础。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理论学习后,一定要凭做题和实验来加深理解。多看一些相关的科研论文,不仅拓宽视野,还能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实验过程。
建立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定期复习,保持每天都有一定时间的专注学习,避免临时抱佛脚。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坛、在线课程等,它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解答疑惑的机会。
不要忘记与同学交流讨论,有时候,他人的见解可能会启发思考,带来新的学习灵感。分析化学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用心去学,一定能够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