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理工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今年花了心思的,因为去年政治几乎没过线,虽然去年总分也不错~我是从九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政治分为马哲、毛中特、史纲以及思修法基和时事政治五部分,侧重点真的不一样。首先声明,不能光听课的,我是听了一章课程,看一下肖秀荣的那本书查漏补缺强化记忆然后就跟着做肖秀荣一千题,第一遍用铅笔做,把不会的题目标注出来然后擦掉答案,当第二次看的时候,只看标注出来的就好了,也可以考一考自己还记不记得答案了。说一说各小科吧,第一,先听了马哲课程,毕竟课时有限只能讲重点,有一些她跳过的部分也要自己看,不能她不讲就不看了,马哲部分变动小,所以用去年的书也没关系。第二,毛中特部分我还打印了讲义。听毛中特部分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宏观把握,就是每个小节做联系,对比,千万别拘泥于一个个小的章节,我听了一遍课程以后,很多时候会翻看讲义书,寻找对比联系,受益匪浅。第三,史纲部分,老师讲的内容不细,但是打基础够了,重要的是,听课以后会对今年的时政热点有了初步把握。第四,思修部分,思修很琐碎,听了课程以后,我的做法是,自己每天总结一章内容,八天总结完毕,就是在那种8开的纸上自己画结构图,自己写每一章的内容结构,很有用的。第五,时政呢,就是最后买了肖秀荣的那个时政小册子,反复看一下,耳濡目染,就ok了。
考研数学方面:
在这个提升阶段,主要目标是提升数学技能和解题能力,以符合考研的标准。我仔细研读了三本书:陈文灯的《数学复习指南》的高等数学篇,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复习讲义》,以及姚孟臣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例题精讲》,每本都精读了三次,并且做了详细的笔记,特别针对关键难题进行了深入解析。同时,我全力以赴地完成了李永乐的《经典400题》,之后又对其进行了深度剖析。对于做错的题目,我也专门收集并进行了反思和整理。进入12月,我逐渐减少了在数学上的学习时间,通常上午8:30到11:30会专注于第二次做数三真题(按章节进行),同时复习全书或强化自己弱项的部分。每周我会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两次模拟测试。在考试前,我已经完成了第二轮真题训练,并再次浏览了全书。最后的一周,我主要回顾了重要的公式和定义。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比较差,只过了四级,最担心英语,每天英语都是听说读写练的,在英语上花的时间较多,我用的英语资料是黄皮书,不过这要看你是怎么想的了,自己琢磨。反正每天就是上课,总结经验技巧,一句话,英语就是背和练,背的是单词,美文,短句和语感等,练的就是阅读。英语就是一门语言,实际上并不可怕。在做英语真题前面我先做了一本模拟题,很多人都说没必要做模拟题,其实现在回头想想确实是,如果你能把考研真题阅读中的每个句子结构,语义,单词的意思、文章的结构都搞懂,还是需要很多时间来慢慢思考的,把这个时间浪费在做模拟题上确实即既没意义又浪费时间。我每套都模拟真题时间来做。英语真题我自己把近15年的英语真题word版找到,然后把每篇阅读的句子断开并留下空白,打印出来,自己做完阅读后在空白处把每个句子都翻译一遍然后跟真题答案翻译的比较。我比较喜欢把句子中的生词画出来然后读全文,觉得这样单词记得快,又培养了语感,每天都有固定时间读真题原文。在做完阅读后,就分析为什么做对和为什么错。真题我用的是丁晓钟的,其实黄皮书也可以。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合成过程及机理的学科,其重要性在于它能帮助理解如何从单体凭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在这里,你需深入理解自由基、离子型以及配位聚合等主要的聚合机制,掌握各类聚合反应的特点和控制条件。对链转移、链终止和链增长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凭模拟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高分子物理部分则关注于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这包括了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布、形态结构、热力学性质、流变行为等方面。其中,理解高分子溶液的特性,如Flory-Huggins理论,以及玻璃化转变、结晶与熔融等现象的物理本质,是关键。对这部分,建议多做定量计算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帮助直观地观察和理解高分子的行为。
在复习策略上,我推荐先通读教材,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凭习题集和历年真题巩固并深化理解。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这对理解和记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找到一个好的学习小组或导师,他们的见解和经验会你受益匪浅。
在实际应用层面,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比如了解高分子在药物释放系统、组织工程支架等领域的应用,既能够提升兴趣,也能增强你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