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林林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北京林业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要的经验是,对于政治科目,实际上大部分题目都能够完成,只要事先通过模拟试题了解时间管理,切忌紧张。答题时要冷静,考试注重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能展现多少。此外,务必确认好题号再作答。接下来的关键时期是从10月到11月20日,这是强化记忆的重要阶段,此时应借助《风中劲草》系列来深入理解知识点。这套书籍是对《精讲精练》的重点提炼,内容需牢记于心。我还挑选了一些重要章节的配套选择题进行练习,尤其是历年真题,因其综合性强,需要格外重视。这个阶段我也重温了所有做错的题目,以确保错误不再重犯。
考研数学方面:
初期以教科书为核心,每周研读一章,部分篇幅繁重的章节则分配两周时间。建议首选本科教材,也可选择同济或浙大的相关教材(但须以考试大纲为指导)。挑选部分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进行演练。同时,推荐使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力求理解每个问题的解题思路。这个阶段可能会感到困扰,因为许多题目理解起来似是而非。所以,对于理解不清的部分要做好标记,待到下次复习时重点突破。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水平中等偏上,与政治科目相当稳定。听力和口语是我的短板,勉强通过了六级考试,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算不错,这可能是因为偶尔我会浏览英文网站或阅读英文新闻。据我理解,考研英语的挑战不仅在于词汇和语法,更在于使用英文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有时即使完全理解文章和题目,也可能无法正确答题。首要任务当然是掌握词汇。我选择的是由俞敏洪主编的无序绿皮单词书,但实际上任何单词书都可以,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不能懈怠。到了复习后期,主要依赖真题来学习词汇,早期则依靠单词书。
英语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选择了丁晓钟的历年真题超精解,同时也购买了张剑的真题黄皮书作为参考和对比。我从一开始就着手做真题,从难度最高的2010年开始(结果不尽如人意)。我想表达的是,近年来的英语试题相对简单,但我们应以应对最困难的情况为准备。初期,我在阅读理解中的错误率较高,大约错了七个左右。后来我发现,我倾向于用自己的逻辑解答,而非依据文章寻找答案。考研英语需要根据文章内容选择答案,而不是凭直觉。到后期,我将阅读错误率控制在五个以内(这是第一遍的错误率,之后真题更多用于自我评估)。对于长难句,我认为真正的考验在于翻译部分,而阅读理解并不需要深入解析每一个复杂句子,只需大致理解其含义。因此,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足以应对考研英语阅读中的长难句。从第二次做真题开始,重点转向分析,识别不熟悉的单词、常出现的短语搭配以及反复落入的陷阱。我没有计算具体做了多少遍,只是反复练习。到最后,一眼看到首句就能大致猜出文章主题和问题所在。
作文是我较弱的部分,所以我投入了较多时间。我看了王江涛的作文书,他的风格比朱伟的更为平实,也更容易背诵。我从九月底开始研读并背诵王的作文,主要集中在真题的作文,涵盖了大约十几年的试题,其他预测题没有背诵,因为时间紧迫。后来我又买了张剑黄皮书的作文部分,但除了获取一些素材,我并没有深入背诵,最终这些素材也没有派上用场。因此,我的作文成绩并不理想,预计总分也就十七八分左右。我认为,作文最重要的是形成个人风格,单纯依赖模板意义不大,考试时可能会因紧张忘记背过的模板。最好是能总结出自己的写作框架。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学基础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这要求对地球的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的互动有深入的理解。自然地理部分,重点关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基本元素,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地表过程的动态分析。人文地理则需理解和掌握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及演变机制。
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认为重在理解和应用,不是死记硬背。尝试将知识点联系实际,比如凭研究你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来理解和记忆全球的气候类型,或者凭分析本地的城市化进程去理解城市化的驱动力和影响。
实践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贯穿其中,熟悉并能熟练操作GIS软件如ArcGIS,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至关重要。找些实际案例进行模拟操作,例如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地理信息分析和制图输出,这样既能提高技能,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再者,关注最新的地理科学研究动态也是必不可少的。定期阅读相关学术期刊,了解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升学科敏感度,也可能在论述题中提供独特的视角。
复习过程中,建议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也要注重培养自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学基础的题目往往需结合多个知识点进行解答,所以逻辑思维的训练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