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化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考试大纲》里只有章节各层的标题,没有对知识点的具体阐述,只是告诉你一个考试范围,但因为它是官方出的考试复习范围,是最权威的东西,所以一定要用。在看肖《精讲精练》的时候把《考试大纲》放在旁边对一下,哪些知识点今年删掉了,哪些是新增加或调整的,删掉了就不用看了,新增或调整的要找来补充进去。《考试大纲》配套的《考试大纲解析》里面有具体知识点阐述,不过因为有了《精讲精练》就觉得没必要再用这本了,只要把大纲新增的内容想办法补充一下就好。 政治这玩意江湖流传的所谓太早开始不好是指你牺牲了其他科目时间太早看政治不好。考研政治确实和高考不太一样,2010年以后50分分析题全部以当年所开重要会议和人民日报重要党报评论为材料作答,.所以政治复习开始早了,确实抓不到重点,但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太早开始,选择题历年还是偏重基础(今年除外),不是靠蒙的,所以是要下功夫的。在用书方面,肖秀荣全套就行,肖秀荣每本书都有具体的时间表,告诉你啥时间买啥书,但其中有一本是个例外,就是那本最基础的课本,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实在太厚,一般人看了记不住,记了再回头看也来不及了,我室友是典型理科生,看这个就耽误了不少时间。任汝芬的《序列二》可以考虑,基础知识一定要看好,尤其是毛概近代史里的死知识点一定记住,马哲有点难度对于理科生,可以参照我资料里的视频结合课本学习,我也有一套自己的框架,做10分的马哲分析题是没问题的。其他的用肖秀荣就可以了。另外,最重要的一本书《教育部政治大纲》(红宝书)会等到9月中旬出,那本书是一定要买的,但怎么看很有门道,那本书字极其密,一般人都看不好,所以如果你记忆力不太好的话是不能字字背的,一个月时间一定要看完第一遍,首先你要着重背黑体字,小字部分当选择题来记忆,对着1000题背基础知识效果会更好。等到冲刺阶段题目不够情况下,可以考虑蒋中挺或石磊的习题,任汝芬的就不要再用了,肖秀荣习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死,和真题风格不太一样,但又不能不用,12月出的8套题和4套题的分析题都要反复背诵,以此作为考试的答题模版。
考研英语方面:
我通常在午餐后抽出半小时来记忆一篇中英文作文。对于单词学习,我喜欢使用那本绿色的大厚本,就像砖头一样,有些人则偏爱《恋恋有词》。选择哪本书,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人喜好和适应性。我会每日攻克一章单词,次日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并新学一章。这样大约两个半月可以完整地过一遍。然后我开始反向回顾,每天温习五章。记住,坚持是关键,一旦中断,之前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刚开始可能觉得效果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你会发现阅读理解能力显著提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学专业基础,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是核心。这包括教育的本质、功能、历史发展、教育制度等基础知识,以及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我建议大家要精读教材,尤其是对教育学的经典著作,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
教育法规政策也是重要的考察点。例如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需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实施背景,这不仅能帮助你理解教育实践,也能在答题时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我会定期关注教育新闻,结合实际案例来理解和记忆这些法规。
再者,教育研究方法是另一个关键部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都需系统学习。我会凭做实验设计、阅读研究报告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熟悉常用的统计软件如SPSS,会大大提升数据分析效率。
教育评价与测量的知识也不容忽视。理解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如标准化测试、观察法、访谈法等,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估,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常见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最有效的方式。理解是基础,凭阅读和思考,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自有的语言;记忆则需有策略,比如使用思维导图、制作闪卡等方式;实践则是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尝试撰写教育论文或者参与教育实习,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
持续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考也是提高的关键。不断问自己:这个理论在现实中如何运作?是否有不同的观点或反驳?这样,你从多个角度深化理解,形成独立的学术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