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环境学院环境科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一开始就感到独自背诵政治缺乏明确目标,于是我自己购买了教育部门出版的《大纲解析》。初次阅读时,配合老师的课程,我大约一两天读完马原和毛中特的一章,尤其是毛中特的五到七章,这部分我花了超过一周的时间,期间专心摘录关键知识点,进度确实较慢,每天投入近三小时在政治学习上。每看完一章,我会完成对应的肖秀荣1000题选择题作为巩固。
接下来,我转向史纲和思修的学习。史纲用了大约三四天时间,而思修则在专心致志的一天内完成。这两部分我没有做笔记,而是直接在书中标记重要内容,因为主要的难点和重点集中在前面两个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较简单。补充一点,书中的第五部分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阅读。第一轮复习时,我不涉及大题的准备,因此忽略了练习册上的简答题。
到了第二轮复习,效率明显提高,我对照笔记,关注书中的标注,继续练习选择题,每天花费约两个小时。此时,我们仍未开始准备大题。这时,我购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发现它对提升选择题能力非常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个人最为推崇的一种方法,就是数学套卷模拟,在这个阶段中,每做一套模拟题,就可以把所有的章节的重要内容复习一遍,尽管无法覆盖每一个知识点,但模拟题的编写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可以让你随机的复习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遵守几个原则:1、三小时一套,时间到了就停止答题,然后根据答案自己批分数,2、必须严格遵守考研数学设定的考场规则。不断地训练模拟题,不断地遇到新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而且这样的实战模拟也会让你开始意识到考场上的时间分配是何其重要,3个小时,挑大肉吃,有的是在太难的,抛开也无妨,考场的战略是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积累的。
考研英语方面:
重视真实试题是必要的,我本人就反复练习了2到3次。推荐记忆这些题目中的高频词汇,这对提高阅读理解很有帮助。同时,你必须深入理解为何选择某个答案,并在原文中寻找支持点。我个人在完形填空中感到相对轻松,所以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并不多。对于翻译,有些实用的小技巧和规律值得自我归纳。何凯文的长难句解析对提升翻译和阅读技能特别有益。我开始写作文的时间稍晚,但实际上作文是有固定模式的。一旦掌握了模板,就需要大量练习,参考历年真题作文,形成一套独特且符合个人风格的模板。临近考试时,根据热门话题预估并编写一些范文,也许考试时就能派上用场。“掌握阅读,便掌握了英语世界。”这是英语学习中广为流传的说法。阅读部分的分数占比很大,只要阅读做得好,英语成绩就不必担忧。如前所述,多做几次真题,彻底理解每一篇阅读,记住每篇文章的大意,每个单词的意思,每个句子的含义。英语的学习重在持续积累,需要耐心和持久的努力,所以最好早些开始准备和复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了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需扎实的基础知识来支撑深入的学习。例如,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掌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工程原理部分,主要涉及环境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包括水处理技术、废物管理、环境污染控制等。这部分需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应用能力,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理解并计算水体自净过程,或是设计一个简单的废水处理流程,这些都需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
再者,案例分析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凭研究各种环境问题的实际案例,更好地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原理的应用,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分析某个地区的水污染事件,探究其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实践会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持续关注环保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也非常重要。阅读学术论文,参加研讨会,或者订阅相关期刊,都能帮助保持对环境科学前沿的敏感度,也可能为学习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考。
我认为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十分有益的。每个人都有自有的理解和擅长点,凭交流,互相补充,共同进步。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难题,这种互动学习模式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