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整个政治备考是从9月份开始的,之前一直说复习政治,但是一拖再拖,拖到了9月份,但我感觉时间刚好,之前买过肖秀荣的精讲精练,说实话第一遍过这本书没啥收获,唯一感觉到的就是政治的知识点太多了。。。九月份报班之后,跟着老师把知识框架重新捋了一遍,大致对考研政治有了比较好的理解,同时,每复习一章,做一张肖的1000题。十月份开始做往年的真题(只做了选择),看看自己的选择水平如何,我把近几年真题中的简答题都看了一遍,看看出题思路,马哲的大题全部自己写,然后对照答案,看看有没有答到点上。12月份开始做模拟题,买了肖八、蒋五、任四,选择题就是刷题,各种刷,刷出感觉就可以。最后大题只背了肖四,一定要背!不然很难下手。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其主目的就是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该阶段主要以《数学大纲解析》为中心,学习三套经典教材。学习三套教材时,我都有针对性的做了笔记,并且认真完成了习题。做笔记主要为了加强对重要概念、定理和公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做习题可以检验自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我还认真地阅读了《数学大纲解析》,通过它可以了解到考研数学的考试内容、各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程度和各考点的出题方式等。出题特点:是知识点全面,题型丰富,能锻炼数学解题思维。
考研英语方面:
有人主张应该重复做2到3遍历年真题,但效果如何因个人差异而异。我第一次做完后就记住了答案,所以对我而言效果有限。不过,你可以借此机会练习新题型和翻译,这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在网上能找到很多资源,并不复杂。由于我个人的英语底子不错,我在考研英语上的策略主要结合了几位前辈的建议和自身特点。背单词确实是个挑战,我尽力去记,大概看了1到2遍,后来还购买了张健的大黄本。其实,一套或两套真题就足够了,尽管有人说要反复做,但时间紧迫不容忽视。相比其他人,我每天投入学习的时间不算太多。首要的经验是专注做真题,并且多做几遍。其次,按照专题来学习,我先是攻克翻译,接着是阅读,然后是新题型,再到完形填空,最后是作文。每个部分完成后,务必进行总结,因为总结的重要性远胜于做题本身,要确保每个单词、每个句子结构都理解透彻,理解文章的架构和主旨,以及各种题型和应对策略。另外,之前提到了一位学弟分享的11年新东方视频课程,它是按专题讲解的,你可以选择在做题前观看,或者完成后回顾,依据自己的需求来安排。我当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视情况而定。经常反思并调整复习策略也是关键。记住,英语的效果显现较慢,但持之以恒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从不同观点中汲取精华,以自我为中心构建独特的方法论。如果英语基础较弱,推荐重温真题的阅读理解部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到测试、维护等一系列软件开发过程。理解并掌握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相关工具和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在复习时,我将这部分内容分为若干小块,逐个击破,确保每个环节都理解透彻。
对需求分析,我强调理解如何编写有效的用户故事和系统规格说明书。对设计阶段,我深入研究了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和模式,以及UML建模语言的应用。编码部分,我不仅关注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也重视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理解,因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测试阶段,我特别注意了各种测试方法和缺陷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也是软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敏捷开发、Scrum框架,以及ISO 9001等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你理解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行和高质量交付。
我还花大量时间研读了一些经典的软件工程书籍,如《软件工程:一种实践导向的方法》和《uml2简明教程》,这些书籍提供了深入的理论背景和实例,有助于深化理解和记忆。
实战经验同样重要。我尝试参与了一些开源项目,凭实际操作来应用所学知识,这我对软件工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实践-反思”的循环模式。先理解理论,凭编程或案例分析进行实践,再反思自有的理解和应用,这样形成深度学习,提高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