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比较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就今年的政治成绩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关于政治复习,我觉得不用开始的太早,当然这要跟自己情况,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英语和专业课复习精力绰绰有余的话,完全可以早点开始。我的政治是从9月份大纲解析出来后才开始的,最初是把《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过了一遍,感觉完全没记住,而且怕漏点,又把《大纲解析》过了一遍,其实就是每天上午读几章,根本没记住什么,不过这两边也是整体把握了一下考研政治的知识点覆盖和脉络框架,在这期间开始做真题的选择,基本上形成自己的后期复习思路。然后就是等《风中劲草》出来后,才开始背政治,大概背了3-4遍吧,第一遍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吧,因为上面知识点不够详细,所以一般会结合《精讲精练》,后面的速度就越来越快了,不过基本上处于合上书就忘的状态,所以一直在循环往复,不过这期间一直就是在准备选择题的背诵,配套《1000题》练习。开始接触大题就是《肖八》出来后,看了大概三年的真题大题的出题模式和答案组织,然后看肖八的大题,算不上背吧,但是每一套卷的大题都有认真研究,早上时间多的情况下也会选择性的背几道,等肖八看完,政治基本上处于复习的白热化状态,市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模拟题,如《肖四》、《任四》等,我基本上全都买来做了(选择题),大题也是把每一套卷子的题都看了,然后自己筛选出重点,以及此卷有的别的没有的,要重点记忆,每一套都出现的热点更要着重记忆。我基本上是背的《肖四》《20天20题》,不可否认肖老爷子的厉害。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我从没做过模拟和压题,因为感觉思路可能不太准,而且我真题都差点做不过来。大概五月多开始做英语一的97开始,之前都是背单词搞语法什么的。我刚开始每天一篇,做的黄皮书,做的时候一定把不认识的单词,不熟的,哪怕是记不清的都画出来,做完了要对着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翻译不对的单词一定抄到笔记本上,不会的词组也要记,词组也很重要,毕竟有时候一到词组里意思会发生很大变化,然后搞清楚选项中每个单词,基本这么下来,你就得花费两个多将近三个小时了。我一直做到英语一的12年。那时候就已经九月开学了。英语二是从07-09是mpacc10开始才是真正的英语二。我开始的做法和之前一样,但是做完之后我会看老师的真题讲解视频,因为会讲一些解题思路,之前没看是因为英语一二设置题目思路不大相同,还会说说这个干扰选项的设计。然后做到13年开始。我是做完了,把文章全抄在笔记本上,然后一点点对着翻译,完了再对着译文翻译,在这个过程里,你会发现你有好多你没意识到的问题,这样到14结束,就有八篇。一般这八篇过后你会觉得有些提升,然后我转过头又从07年开始做,因为想把15.16留到稍微后面一些检验,之前都是一天只能做一篇,这时候一次我做的两篇,因为做过一次问题不会那么大了。同样你这时候还是有不会的单词,接着画,做完在你原来的笔记上标出来重点单词。看看为什么还有错题,为什么错了,如果是翻译问题,就把有问题那段翻译了,如果是被干扰项弄乱了,看看这个干扰项是从哪个方面设置的,为什么没发现真正答案。。这样再做到14年。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是十一月初了。。然后做15.16的,也是做一遍写一遍翻译,主要是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单词。然后看视频。这时候我是第一天下午一篇阅读,第二天弄翻译作文,两个来回倒。弄完就快十一月底了。英语二新题型比较简单也不多,我就看了唐迟的讲解,全给做了一遍就没弄了,英语二新题型很简单,是要拿满分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考试科目涵盖了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领域。对这些内容,理解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和解决。例如,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不仅要知道其理论表述,还要能结合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解读。
教育史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更需理解各个时期教育的发展背景、变革原因以及影响。比如,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理解,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来深入思考。
再者,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不可忽视。掌握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能独立设计一个简单的教育研究项目是非常必要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很重要,能分析并评价学术论文的研究设计和结论。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有效的复习应该包括系统阅读教材、做笔记、刷题和讨论四个环节。系统阅读是建立知识框架的基础,做笔记则是强化记忆和理解的过程。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薄弱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碰撞出新的理解和想法,也能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我强烈推荐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每学习一段时间后,都要花时间回顾所学,把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方法被称为“间隔重复”,被证实非常有助于长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