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环境学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北京师范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在第一遍结束之后,我就开始了研究真题,每套卷都有认真做,掐着时间做,选择题不耗时间,一般两个小时就可以把题目全都做完了。通过研究真题我发现有很多知识点还是混乱不清,就又把大纲解析看了一遍,1000题又做了一遍。这个时候已经到了11月中旬了,我买了肖秀荣的核心知识点提要开始了政治背诵。由于有前面两遍的基础,背起来就轻松很多,有时候也不可能要求每句话都记牢,有一点印象就过了。从十一月中旬到12月中旬,政治复习就是背诵和做题的过程。上面所写的8套卷和10套卷都是在这个时候做完的,力荐肖的8套卷。有关政治学习:选择题就看的肖秀荣的1000题,后期背大题看的最后四套和徐涛的小黄书(政治到后期会有各种押题,我觉得只要背好手头的资料足以,多了嚼不烂还让自己很焦虑,血的教训,信我)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复习数学的。我的学习策略是每学完一章课本内容,就完成相应章节的全书练习,包括例子和习题,但课本中的习题我就跳过了,因为它们的价值不大,而例子还是值得一看的。我采用的是二李的全书,这是一本经典的教材,由于历年数学考试的大纲变化微乎其微,所以使用上一年的版本也是完全可以的,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并无硬性规定。接下来谈谈复习的具体细节,这方面肯定存在不同的看法。我个人并不建议花大量时间系统地研读课本,尤其是不必全部做完课后题目。我认为,在看全书的过程中查阅课本更为有效,因为课本上的知识较为分散,条理可能不够清晰,综合性也不算高(并非难以理解)。有些内容相对于考研来说可能过于偏僻,你在课本习题中纠结的问题,可能在实际考试中并不会出现。因此,我认为把太多精力投入系统阅读课本不太划算。至于复习顺序,我建议按照这样的步骤:全书→全书总结→历年真题→第二次做真题并同步总结→400题同时也进行总结。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水平属于一般偏上,所以我英语开始的比较早。大概在4月份,我就开始背单词,单词书是一本按照词根排序的书,书里面有历年英语考研的例句,非常利于理解与记忆,我整个考研过程大概看了这本书2遍。在距离考研还有3个月时,我几乎是每天早上刷100个单词,坚持到考研的前一天。我的长难句和语法基本上都是听老师上课讲的,基本没有专门练这两项。由于阅读占分数很大,所以我买了1997到2018年的真题做,前前后侯大概做了3遍,做到最后我到不用看文章和题目我就知道答案了。做真题主要是看出题人的思路,特别是错误选项是怎么出现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遍阅读,然后对答案、看解析和翻译,做到每句话的结构都明白,每个单词都知道什么意思。如果你做阅读做到炉火纯青,那么你都可以猜到命题人怎么样编出错误选项。对于作文来说,我买了一本考研英语作文书,每天背,背熟了大概大小作文各十篇,做到如果出相似的题目可以马上写出来。我在一开始时候,还练过完型填空,但是由于完型考验个人很高的英语水平,而且花费时间长,见效慢,所以我前前后后练习的完型不到10篇。最后,我的英语总成绩还算满意。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文学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降水、蒸发、径流形成、地下水运动、洪水分析等诸多方面。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水文计算方法至关重要。例如,要熟练运用降雨-径流模型来估算流域产流量,了解如何凭P-ET公式计算水分平衡,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深入理解和应用水文循环原理是核心。水从大气到地表,再到地下,再回到大气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物理过程和数学描述。例如,理解蒸发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熟悉水库调度中涉及的水量计算,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洪水分析和防洪工程设计也是重要部分。你需掌握如何使用频率分析法进行极端事件预测,理解洪水演算的基本步骤,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河床形态变化和水流结构的理解,如侵蚀、搬运和沉积等,也常出现在试题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是系统性学习,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先从教科书入手,梳理出主要的知识点和逻辑关系。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命题人的思路和重点。参与讨论或小组学习,互相解答疑惑,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注重实践操作。水文学很多原理都需凭实验或者模拟软件进行验证,比如使用Hydrologist或其他水文模型进行模拟,这不仅有助于理解,也能提高应试能力。
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政策导向。水文学是一个快速发展且与环境密切相关的领域,了解前沿研究帮助拓宽视野,也有可能成为考试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