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邮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将政治复习划分为三个阶段。九月下旬拿到资料后,我计划从马原部分入手,但很快发现自己难以投入,也无法辨别关键内容。因此,我转向寻找辅导帮助,舍弃了大纲,转而专注于肖秀荣的1000题对应章节。在大纲解析上,我只是在后期大致浏览了一遍。毛中特的学习初期,我非常享受听老师的讲解,特别是关于毛泽东的故事,我看大纲并配合做1000题,做题时使用铅笔以便检查错误后能重复练习,这构成了我第一次全面复习的过程。
进入第二轮复习,由于自我感觉马原掌握得尚可,我决定直接跳过,集中精力于毛中特和近代史,每天各研读1-2章,并重温1000题中的错题。这一阶段持续到十二月左右。接下来的冲刺阶段,我侧重于阅读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分析历年真题,以及背诵预测卷。我做了市面上流行的预测卷的选择题,尽管它们与真题风格不同,但我视其为巩固知识点的机会。我还按照主题完成了过去十年真题的选择题,并依据大纲检查了自己的学习盲点,再次熟悉了大纲内容。考前查看真题中的大题解析也很重要,有助于了解答题策略。由于时间紧张,我仅背诵了肖四的一套题目,但考试时我发现肖四的答案几乎涵盖了所有大题。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复习上,建议每日重温个人整理的常犯错误点,熟记理论和公式。每隔数日,可尝试清晨时分模拟一次完整试卷,如张宇的冲刺8套与最终4套,它们虽有一定难度,却有助于你预先体验考试中时间紧张的压力,这样到了真正考场时反而能更好地掌握时间管理。务必在最后阶段认真模拟能找到的最新真题,因为近两三年的试卷最能体现考试的难度和关键考点。全面复习教材可能来不及了,所以只需浏览,重点关注你的薄弱环节,而熟悉的部分则可以快速过。保持每天做几道题的习惯,以免丧失解题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自四月起,我就着手学习英语,初期专注于研读语法,攻克完形填空和Part B部分,并且每天都投入时间记忆单词,那时我使用的资料是《红宝书》,每天消化两单元的内容。随后,我购买了《恋练有词》,以每天一单元的速度继续词汇学习。进入暑假后,我的学习重点转向了长难句、阅读理解和写作。我选购了何凯文的三本教材以及他的《时文精析》,每晚临睡前我会浏览“每日一句”,并将历年真题中的翻译部分亲手翻译一遍。长难句和阅读理解同步进行,我购买了《阅读150篇》,基本上每天完成四篇文章。至于写作,大约从十月开始,我针对小作文的各种题目类型各背诵并撰写了一篇,以熟悉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对于大作文,则注重素材积累,熟记语句和范文,同样需要亲自动笔练习,因为如果不经常写作,即使积累了素材,在考试中也可能无法自如运用。我认为英语学习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我每天都坚持接触英语,哪怕进度缓慢,也要保持一定的学习量,这是提升自身英语水平的重要环节。英语真题不必保留到最后,可以边学边做,毕竟“得阅读者得天下”。因此,想要取得高分,阅读理解的表现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数据结构并非只是关于如何存储和组织数据,更是关于如何高效地操作这些数据。比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基本类型,它们各自的特性和适用场景需深入理解。例如,数组适合随机访问但插入删除效率低,链表则反之。
算法是数据结构的灵魂。你需熟练掌握各种排序(如冒泡、选、插入、快速、归并、堆排序等)和查找(如顺序、二分、哈希等)算法,并能按实际情况选合适的算法。对复杂度分析,无论是时间复杂度还是空间复杂度,都要有清晰的认识,这是衡量算法效率的重要指标。
再者,深入理解高级数据结构,如红黑树、B树、AVL树、堆、哈希表等,这些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例如,哈希表用于快速查找,平衡二叉搜索树用于高效查询和更新等。图论部分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也是常考点,要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凭编程实现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加深理解。我建议使用一种你熟悉的编程语言,如C++或Python,进行大量的编程练习。LeetCode、HackerRank等在线平台提供了丰富的题目,是很好的实战场所。
阅读经典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十分必要。例如,《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版、《算法导论》都是很好的资料。关注一些专业的论坛和社区,如Stack Overflow,从中获取到很多实用的技巧和经验。
不要忽视团队学习的力量。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讨论,相互解答疑惑,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增加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