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电路与系统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南京大学电路与系统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看了一遍红宝书,买了一本配套选择题来练,世纪高教版的1000题,题目没有那么多,看一章红宝书做一章。可能是因为看过一遍的原因,这一遍很快。到12月买了《最后五套卷》,只做了选择题,题目很简单正确率也很高,又买了《最后四套卷》,考试前最后两个星期,我就把红宝书翻出来重新有选择性的看,让自己脑子里有一个框架,每看完一章,就划个框架总结图,特别是近代史部分,重点时间事件一定要连续地把握好,挑了一些固定的套话背,答大题时才有思路有话说。红宝书复习了一个星期,最后一个星期我就开始重点攻哲学题,因为大题拉差距就在哲学题。我把之前老师讲的哲学部分框架自己按照红宝书上哲学原理细化了一下,自己画一张知识结构图,每个原理,方法论意义都包括进去,但原理一定要先理解。找了近三年的政治真题上的哲学题,每个题先答看上去最明显的东西,然后按照框架图一个个的套,感觉有的就写上去,先写原理,再写方法论。这样哲学题所包含的每个原理都答上去了,无懈可击呀 。进考场前我把最后五套卷上做错的选择题看了看,考试的时候正好碰上个我做错过的。
考研数学方面:
答题的目的在于评估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自如地运用它们。在考试那紧张的限时环境下,只有对各个理论概念和其实际应用有深刻了解,你才能迅速作答。如果检索一个知识点就需要十分钟,面对众多涉及多重知识点的问题,你必然无法完成所有题目,成绩自然不会理想。因此,学习完理论后,务必持续练习,不断提炼题目的关键点,进行整理归类,以此提升解题质量和速度。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有一定的基础,事实上,我在英语上的准备时间最长……毕竟对我来说,研读专业书籍比做阅读理解更为艰难……从1998年到2005年,我反复做了两次英语题目,接着从2005年到2013年又做了三次,再到2014年至2019年,我竟然做了四次……这足以表明我对英语的“热情”有多高……但我并不推荐大家都效仿我这种狂热的方式,毕竟时间是宝贵的,专业课程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然而,我想重点强调的是,真题确实至关重要,不要盲目去做模拟题,因为真题有着它独特的命题逻辑,而习惯于模拟题的思维模式会对你的实际考试产生影响。真题值得反复练习,如今英语的难度有所提升,因此多做一些英语真题是非常有益的。坦白地说,我的专业课分数并不理想……但这里我还是想重申,天道酬勤这一原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等内容。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信号的分类(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等都是需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的核心知识点。对这些,我建议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加深理解,因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真正内化为自有的技能。
系统的描述方式和系统响应的计算也是重要考点。像微分方程、Z变换、系统函数以及系统稳定性分析等,这些都是考试中常见的问题类型。在复习这部分时,一定要把握好每个概念的实质,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去。理解并一些典型的系统特性,如因果性、稳定性和频率响应等,对解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再者,对"信号与系统"的学习,我觉得理解比记忆更重要。这门课的概念往往抽象且深奥,但一旦理解了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很多复杂的公式和定理就会变得清晰易懂。例如,理解傅立叶变换是如何从时域分析转化为频域分析,或者为什么拉普拉斯变换用来求解线性常微分方程,都会你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有思路。
实践操作不能忽视。条件允许,尝试使用MATLAB或其他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这样不仅直观地看到理论应用的结果,也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