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现代教育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大约在10月份启动了政治复习,每天专注于选择题,不过量不大。我挑选了一本类似教科书的资料(我选择了《风中劲草》),每天都仔细研读一部分。实证显示,许多权威专家指出的重点确为必考内容,但他们未特别提及的部分也可能成为考点,这就是你可以超越他人的关键所在。深入阅读并基于理解掌握选择题,不必一味死记硬背。对于大题,我通常在考前20天左右开始准备,每天熟记两到三题,主要是为了考试时能有话可说。即使无法完全背诵,也不必过于担忧,因为你之前奠定的良好基础会让你应对任何题目都能洋洋洒洒地写出满满的答案。
考研英语方面:
我推荐你阅读张剑编写的历年英语真题集,通常被称为“黄宝书”。如果你想重新找回英语学习的感觉,不妨选择一本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无需过分深入研究,做题、核对答案,重要的是理解错误的原因。我个人使用的是考试虫出版的阅读练习,每个单元包含四篇阅读和一篇新题型,前三篇较为基础,第四篇则相对复杂。这并不是说它是最好或最坏的选择,只是作为训练阶段的一个过渡。对于张剑的150篇,我不太推崇,我购买了其基础训练篇,虽然题目的逻辑与真题略有相似,但有时答案让人难以信服,因此我只完成了几个单元。而据我同学反馈,提高篇中充斥着生僻词汇。我在八月开始接触真题,从1991年开始,视之为前期的实践材料,因为它们比其他参考资料更为可靠。首先,我会完成一套题目,查看正确率,接着分析错误选项的原因。我持续做到2002年,随后回头重做一遍。我的方法是逐句翻译,简要记录原文含义,然后对比官方译文进行校正。这个步骤相当耗时,但却有其价值。刚开始翻译可能感到困难重重,但只要你专心致志,坚持数年,必会有所收获,同时也能锻炼你的翻译技能,省去专门练习的时间。完成1992年至2002年的翻译后,我转而做2003至2008年的真题,同样按照之前的方式,但在翻译上明显轻松许多,尤其是在2005年后,只需处理少数长难句,翻译准确度显著提升,理解阅读答案也更加容易。我特意保留最后三年的真题,打算在最后一个月进行测试。当你完成第二遍时,你会发现第一次的答案已无记忆,所以请安心地反复练习真题。此外,第二遍还需分析题目,探究正确选项为何正确,错误选项为何错误,以及错误类型。同时,要剖析文章结构,了解段落划分和主要内容。第三遍时,只需大致浏览文章,便能迅速把握框架,继续练习。如果每天都专注并结合词汇记忆,你会发现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大量工作。因此,尽早开始真题练习是明智之举!最后一遍,我会朗读真题,边读边思考文章结构,有助于培养阅读感。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最后一个月集中精力攻克作文的同时,绝不可忽视阅读,因为你已经对真题有了相当的熟悉度,至少每天应阅读一两年的真题。这个准备过程或许耗神且短期内不易看到显著进步,但从我和周围同学的学习经历及最终成绩来看,这种方法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综合”,这门课程涵盖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等多个领域,知识点广泛深入。我建议你们首先要把握各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建立起全面的知识体系。多读经典文献,理解并掌握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发展趋势。关注当前教育热点问题,如公平教育、素质教育等,因这些很可能成为论述题的切入点。做题时,一定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答题要有深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知识的复述。
“教育技术学基础”则更偏重实践和技术应用。你需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如教学设计、媒体选、教学评价等,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新兴领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思考。在复习时,结合实际的教学场景,尝试设计教学方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帮助你理解和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动态。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烈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点,它能帮助清晰地看到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记忆效率。定期自我检测和模拟考试也非常重要,这样既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训练你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答题的能力。
我还想强调一点,那就是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每天定下固定的学习时间,保持专注,避免分心。遇到难题时,不要过于焦虑,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或者换个角度思考。坚持和耐心是通往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