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电子信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电子科学系电子信息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厦门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学习:大家可以不用纠结于报不报班这个问题,觉得自己没底就报吧,不过不要指望着老师押题有多准,我考前听了那么多押题,最后没考到一道,全是靠自己知识的积累。本人所用政治辅导资料:20天20题小册子习题集:10年真题、张俊芳2100题,考前一天买了任汝芬的序列四把选择题全做了复习方法:1。讲义看一遍,理解每一句的意思2。每本都挑重点知识点背诵,很好的是辅导班会把知识点提炼出来,枝干还是比较好记的,尤其是越到后来发的讲义越简练。最后讲义大致仔细看了2遍(几乎等同于背了2遍)3。做习题集2遍(2遍是原定计划,其实我只完成了1遍半),认真对答案,借机记住一些知识点。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教材看了2遍,结合着数学考研的范围看,课后的练习多做基础题型。看完课本之后开始做复习全书,大概做了3.4遍吧,大部分是基础题型,刷起来很快。660刷了2遍,这本书虽然有些题也是有难度,但总体来说知识点和题型总结的非常好,多刷几遍对于提高数学绝对很有帮助。大概10月份进行专题强化的训练,也一边记笔记,也开始做真题。个人建议数学准备两个笔记本,一个用来整理知识点和常考题型,另一个用来记错题。说来还惭愧,Lz的错题没有坚持下去,知识点倒整理的比较完整,后面直接当教材看了,基本做的题都能从上面找到归纳,也是花了很多精力,欣慰的是这门付出是和收获成正比哒。
考研英语方面:
我几乎没有专门记忆词汇,同学们常常用那本打乱顺序的单词书,他们一直复习到考试前一天,反反复复,直到书页都磨损不堪。我只是背诵了赠送的黄皮书单词册,仅此一次。我将过去十年的真题打印出来,增大了行距。早期的题目我只做翻译,不解答;后期的则先做题再翻译。我会记录每份真题中遇到的陌生词汇在小笔记本上,理论上应该随时查阅(但似乎我一直抽不出空闲)。有一段时间,我对近五年来的试题都能做到逐句翻译。
至于阅读理解,我购买了张剑的黄皮书,并使用了备受推崇的柯林斯双解字典。我在独立完成翻译后再与这两本书对照,发觉张剑的一些翻译略显勉强。不过,张剑的书设计得很实用,原文和译文分列左右两栏,便于比较。我把十年的真题打印出来,一边做题一边翻译,对我来说,两本书的差异并不显著,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
作文部分肯定需要提前准备,否则临场现想很难写出好文章。我准备了十大篇大小作文,务必倒背如流,这样考试时才会有话可说。记住,一定要熟练到能脱口而出的程度,仅仅背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是重中之重。这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理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以及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等。这些基础知识就像是大厦的地基,没有扎实的基础,高楼无法建成。我建议大家花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多做练习题,凭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是电子电路的两大核心部分。对模拟电路,理解放大器的各种工作模式,如共射、共集、共基极等,以及负反馈的概念和应用至关重要。数字电路则需理解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基本概念,并能熟练运用它们进行电路设计。这部分的学习需大量动手实践,例如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
再者,电路分析法也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包括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等,这些都是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关键工具。对频率响应的理解也非常重要,它涉及到滤波器的设计和信号处理的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我经常利用实验室资源,亲手搭建电路,观察其运行情况,这种直观的体验比纯理论学习更有助于理解。参加一些电子设计竞赛或者项目,不仅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深化理解。
在复习过程中,我也发现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非常有效。我会定期制作思维导图,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找出自有的盲点,及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