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人工智能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厦门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备考的最佳时期介于七月中旬至九月之间。这门学科的一大亮点是其极高的效益比,例如,我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71分,而英语学习了十个月才拿到67分。对于学习策略,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见解。我想着重指出的是,政治科目越是深入学习,难度就越低。初期的书籍是最具挑战性的,尤其是哲学部分,它需要深度理解。然而,随着课程进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变得相对容易些,历史纲要更是如此。至于思想道德修养,短短两天就能完成复习。因此,不必害怕哲学部分的困难,因为后续并不会变得更艰难。此科目的学习曲线并不像数学那样线性递增。接下来,让我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一门会给人成就感也容易打击人的科目,想学好数学必须肯钻研,不能浮躁,而且专注度要高,勤于复习反思。9月开始看课本,10月20号开始做真题,大约5天做三到四套,剩下的时间用来整理错题并温习相应的知识点。我把30年的真题都做完了,如果时间不够的可以从九几年的开始做,毕竟前面那几套相对容易,和现在的真题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模拟题我做的很少,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到考试前几天我还是在看真题中的错题,我的建议是真题为主,把真题吃透弄懂就能够拿一个不错的分数啦,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做一些模拟题拔高。在做真题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做题顺序和针对性,在考试当中用最快的速度拿下这几道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最擅长的部分,尽管如此,我还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我认为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都应该平等对待,不能因为擅长就掉以轻心,反而对于薄弱环节更要加倍努力。由于考研不涉及听力,主要侧重阅读和写作,所以我采取了针对考试的复习策略。大约从四月起,我就开始做英语阅读的真实试题,从1993年开始,到八月,我已经完成了一遍。其间尝试了一些模拟题,但后来发现其实专注于真题就足够了。面对厚厚的词汇书,我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勉强记住一两个列表的单词。基于此,在完成了二十年的阅读真题后,参考了一些考研辅导老师的建议(考研真题中词汇重复率高),我决定全面回顾真题中出现的所有词汇。我利用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功能,筛选并收集了大约700个陌生词汇,然后在这接下来的四个多月里经常查阅(类似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考试中非常有效,考场上几乎没有我不认识的单词。至于写作部分,我背诵了一个模板,这足以应对考试。根据最终得分来看,我的作文部分得到了相当不错的评价。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多个核心领域,每一个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在数据结构中,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各种基本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以及排序和查找算法至关重要。特别地,贪心、动态规划和回溯等高级算法也需深入理解和实践。建议凭刷题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LeetCode和HackerRank都是很好的平台。
计算机网络要关注TCP/IP五层模型,理解每一层的主要功能及协议,例如HTTP、FTP、TCP、UDP等,要掌握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报文封装和解封装。网络安全、网络编程也是常考点,如Socket编程、DNS解析等。
再者,对操作系统,重点在于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理解并发、同步、互斥的概念,熟悉常见的调度算法,如FCFS、SJF、优先级调度等。还要理解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以及磁盘I/O和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
数据库管理系统部分,SQL语言的使用是最基础的,包括DQL(查询)、DDL(定义)、DML(操纵)和DCL(控制)。还需了解关系代数、事务处理、数据库设计理论,特别是ER模型和第三范式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先广后深”的策略,先全面了解各个知识点,再逐个击破。教材和课堂笔记是基础,但一定要配以大量的练习和实例分析,这样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多参加讨论组或者论坛,和其他考生交流,共享问题和解答,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阶段,我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定期进行模拟考试,以适应考试的时间限制和压力。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非常重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是持久学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