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力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机电学院力学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力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使用的参考资料包括肖秀荣的千题集和风中劲草的三套教材。尽管肖秀荣的书号称“千题”,实际上恐怕超过了三千道,再加上风中劲草的完整一册,我总共完成了大约四五千道政治选择题。我的学习方法并非单纯追求数量,而是希望通过广泛接触各类题目来提升自己。每做完一轮,我会标注错误和靠猜测答对的题目,以便在下一次重做时专注于纠正错误。如果第二次还犯错,我会再次标记并进行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的复习,尤其对于像马克思主义原理这样难度较大的章节,我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我对自己的政治复习态度诚恳,过程中的感受也是积极的,然而考试结果却不如预期,只能一声叹息。政治高分的关键在于选择题,特别是多选题,因此大量练习、深入理解答案解析、揣摩命题人思路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政治复习需要多做、多看、多思考、多对比、多总结,拓宽知识领域有助于解答选择题。同时,关注时事热点,并通过浏览考研专家的微博了解那些课本上不易接触到的新鲜话题,也是非常有益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大学数学成绩不错,也很喜欢数学。大三下就开始复习数学了,我先看教材,没做课后题(太多了,懒得做)。我个人比较喜欢看教材,喜欢把所有的定理定义看一遍,然后看一章书,配套做一章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所以在暑假前我全书已经快写完了。暑假做了《基础过关660题》,《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返校后,做了几套真题,一个多小时就做完了,感觉不错。数学就放下了,就时不时的做点真题的相关部分。十月国庆后,开始做著名的400题,对于比较难的,做上近3小时,过程较纠结,结果还不错。对于比较简单的,两小时随便写写就吃饭去了。第一遍不太认真,后来没题做了,又做了一遍,第二遍比较认真。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文水平普通,却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归功于一个秘诀——熟记阅读理解的真题。我认为这种方法有效的原因有三。首先,通过背诵阅读,我能掌握关键和高频词汇。真题是最具权威性的,超越任何教育机构的材料或单独的单词书籍。通过对阅读的理解,我们可以学到最实用的词汇,而不再需要盲目地去记忆那些厚厚的单词书中不确定哪些常见的单词或含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完全忽略单词书,它们是打基础的重要工具,而真题则是更为关键的部分。
其次,这个方法有助于解析复杂的长句。如果你看到的所有单词都认识,但仍无法理解句子的意思,可能是因为缺乏断句技巧或是语法知识不足。此时,没有必要立即填补语法空缺,学会正确断句就足够了。而背诵阅读正强迫你理解每一个句子,久而久之,语感自然会提升。
再者,熟悉历年阅读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风格有利于整体理解。这些阅读材料通常直接摘自《经济学人》等出版物,对其文体和构造有所了解将有助于提高你的理解能力。
我花费将近500字来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精读过去十年的阅读真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获取高分的关键。实现这一点并不困难,我每天早晨专心致志地背诵一篇,大约耗时一个半钟头。在背诵的过程中,我内心深处坚信,只要完成了这40篇文章,英语就没有问题了。这种自我承诺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减少了我在英语学习上的焦虑。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力学基础是力学专业的基石,它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内容。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系分析,动力学则关注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材料力学则是分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和强度问题的关键。这三部分相互关联,构建了力学的基础框架。
在静力学中,理解并熟练运用力矩平衡和力偶平衡原理至关重要。要掌握各种约束条件下的受力分析,如滑动摩擦、铰链约束等。这部分需大量的实践题目来巩固,凭绘制受力图,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动力学的学习,特别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是理解物体运动规律的关键。对振动、冲击等问题,需深入理解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和自由落体等基本概念。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也是解决动态问题的重要工具。
材料力学部分,需理解弹性、塑性、强度和刚度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构件的应力和应变。胡克定律、剪切和扭转问题是常考点,尤其是梁的弯曲问题,涉及到弯矩、剪力分布及挠度的计算,这部分需扎实的数学基础。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关键。一方面,要深入理解概念,熟记公式;另一方面,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帮助熟悉出题模式,提高解题速度。定期复习,防止遗忘,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不要怕,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或者寻求同学、老师的帮助。力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启发就能你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