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电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8月中旬我启动了政治复习计划,主要是为了逃避枯燥的阅读,期望通过老师的讲解增添学习的乐趣。起初,我采用的方法是一天阅读一章《精讲精练》,紧接着完成相应的一章《命题人1000题》,并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融入其中以强化记忆。那时我在《精讲精练》上做了大量标注,不过后来几乎没再回顾。国庆假期结束时,我已经完整地过了一遍政治内容,然后倒序开始做《命题人讲真题》,专注在选择题上,并了解大题的出题模式,特别是对马原部分,需要理解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材料。接着我开始了第二次刷《1000题》,集中精力于重要章节,并开始阅读《风中劲草》。拿到《肖八》后,我首先做选择题,如果时间允许,也会浏览一下大题。同时,《形势与政策》也成为我的关注点。到了后期,我会利用用餐和午休的时间重温之前做错的选择题。最后阶段,我拿到了《肖四》,全力以赴地做选择题,拼命背诵大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准备的资料是:课本,《复习全书(数学三)》(还有赠送的配套基础题)、《历年真题解析》、张宇的考前八套预测和张宇的考前冲刺四套题。错题本和笔记本各一个。我个人比较推荐的书是高数用汤家凤或者张宇,线代李永乐,概率论王式安,这几本书做透,打好基础,然后10月份开始做真题,刚开始做可能很多知识点都忘记了,但是这正是第一轮的查漏补缺,一定要做好错题的整理。可以买两个老师出的真题,做两遍,而且每个老师给的解题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可以拓展一下思路。11月中开始的模拟题推荐李永乐的6+2和高教版的五套题。到12月份的时候,会有合工大的试卷出来,有时间一定要做,基本上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考研英语方面:
我先前的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足,实战演练时真题得分也很理想,然而最终的考试结果却远远低于我的期望值。自我反思后,我觉得症结可能在于写作环节。我要提醒各位,写作绝对不能临时抱佛脚,更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融入到日常的复习计划之中。对于英语学习,我没有做模拟题,只专注于真题训练,再次强调,真题至关重要。由于时间紧迫,我只反复练习了两次。这两次主要针对阅读部分,它包含了五个小题,总计50分,其权重之大显而易见。起初,我每日处理一篇阅读,细致研究答案解析,摘录关键和陌生词汇,并在空余时间记忆。说到记单词,因为时间有限,我没来得及完整通读一遍《红宝书》,而是利用手机上的单词软件,在图书馆排队或早晨半小时里背诵,同时还会复习从真题中挑选的重要词汇。即使到了考试前一天,我还没能完成所有单词的记忆,但在实际考试中并未遇到太多理解难题。这完全取决于个人时间安排,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多翻阅几遍单词书自然更好。第二次做真题时,我会一次性完成整套试题,包括完形填空、阅读、翻译(作文除外),每周两套,完成后详细分析解答。其实考研英语阅读的部分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多练几次就能摸索出来。我的阅读通常会错三题左右,有些年份的真题甚至全对或仅错一两题,这样的准确率我已经很满意了。因此,我认为英语分数不高的原因可能是作文,这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切记!这是惨痛的教训!开始时可能会犯较多错误,但随着练习的深入,你会逐渐提升,不必过于焦虑。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基本概念。信号的基本类型,如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信号,以及它们的傅立叶变换,都是基础中的基础。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后续深入学习至关重要。例如,要理解傅立叶变换如何将时域信号转化为频域表示,这对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极其关键。
系统的性质是另一个重点。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特性,如卷积运算,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工具。掌握卷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步骤。稳定性的判断也是系统理论中的重要一环,需理解并能应用Routh-Hurwitz判据或Nyquist稳定性准则。
再者,系统函数和滤波器设计也是考试的重点。Z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函数的表示和分析中起着关键作用。理解零极点分布与系统性能的关系,以及如何凭调整系统函数来设计滤波器,这些都是需深度掌握的内容。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一方面,要深入阅读教材,理解每一个定理和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多做习题以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尝试用Matlab或其他软件进行模拟,直观感受信号处理的过程。参加讨论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一起探讨难题,也能极大地促进理解和记忆。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你定期做一些历年试题或模拟题,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训练。这样既能检验学习效果,又能提前适应考试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