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统计学院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大规模准备政治考试并不理想,暑假可适度放松,随手浏览一下精讲精练材料,偶尔做些1000题,初次尝试推荐使用铅笔。待到九月政治大纲发布,精讲精练就可以放一边了,应专心研究大纲内容,最好是阅读一节,随即完成相应的一章1000题,以巩固理解,否则容易遗忘。在解题过程中,对于经常出现的重点知识点,可以尝试去记住,为解答政治大题积累素材。关键在于,多做练习是王道,而需背诵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肖8和肖4,尤其是肖4,需要重点记忆。
考研数学方面:
大约3月份开始正式复习,一开始看课本,选择性做课后题。过了一遍之后,发现巩固的不太扎实,于是开始看课本和本科笔记,并开始做1800题,这个时间比较长。大约用了两个月。基础强化全部完事之后,大约已经十月中旬了,此时1800题大约做了三分之一(我承认题目做的有点少,大家还是多练些题,提高正确率)。十月中旬左右,开始做真题。严格限时,规范评分,及时分析,查缺补漏。难度不大,比平时做的题目简单。但此时暴露出一个问题,有的会做的题目做不对(望大家以我为鉴,平时还得多练习,养成好习惯)。很多同学过于重视真题,想着多做几遍。但我认为大家还是不要期望太高。一来再做几遍,可能不会有实质性效果,二来每年真题考察的知识点真的很少,全面按照大纲复习巩固好知识点才是最重要的。建议大家可以提前研究一下近两年真题,一开始就适应这种风格,受益无穷。12月的时候,真题基本上做了一遍,留两套最后做。后期买了套模拟题,难些,不过不用太纠结对错得分了,最后阶段心态很重要。忘了说一点了,就是要养成做笔记和及时总结的习惯。我的数学知识点笔记是四大本,最后将数学核心知识点全部浓缩到三张纸(用了我一周的时间),基本涵盖了所有考点。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是绝对的关键!我仅使用了张剑的黄皮书,包含了真题与解析,没有涉及其他练习材料。从05年至12年的真题,我足足演练了四遍,由于需求,我又把94年至05年的题目过了一遍。在考试前夕,我以半模拟、半练习的方式处理了13年以后的几套试卷。我没有深究题型分析或命题规则,也没死记硬背,只是确保每日的练习量,维持解题的感觉。成绩有时好有时坏,但我并未因此动摇,持续训练才是关键。进入最后两周的决战期,应减少做题频率,每周维持一到两套,避免正确率影响情绪和自信心。同时,可重做之前的阅读理解,无需核对答案,单纯作为手感练习。重要的是,作文务必尽早动手,别拖延,否则越临近考试就越缺乏动力,在考场上的写作体验将大打折扣。(概括来说,不断背单词、刷阅读是全程的重点,随后再针对其他题型进行准备)至于作文,原计划是从10月开始每天积累素材并进行默写,但由于专攻专业课程,心力交瘁,此事一再推迟。直到考前一周左右,我才匆忙浏览了一些作文模版,并融合部分素材,构建了自己的独特模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数据。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变量、总体、样本、概率、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这些都是统计学的基础,必须牢固掌握。对这些概念,不仅要它们的定义,还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
统计学的核心在于数据分析。我建议大家多做实际案例分析,凭实践来加深理论理解。比如,找一些公开的数据集,运用描述性统计(如均值、中位数、方差)进行初步分析,再用推断性统计(如t检验、卡方检验、线性回归等)深入挖掘。学会使用SPSS、R或Python等统计软件,它们能帮助更高效地处理和解读数据。
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是统计学的重点。在假设检验中,要熟练掌握不同分布下的检验方法,如正态分布的Z检验、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Mann-Whitney U检验等。对回归分析,不仅要知道如何构建模型,还要懂得如何解释和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包括系数的显著性、残差分析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持续的练习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要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条件改变会怎样。定期回顾和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我推荐大家阅读一些经典的统计教材,如《统计学》(格雷戈里·派克)或者《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洪范),这些书籍深入浅出,既能巩固基础知识,也能提升统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