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中科院稀土研究院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南昌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考的不算高,但在北京这种压分严重的地方也还凑合了。即使你复习得尽善尽美,大概率也就只能比我多考几分。把这些时间花在专业课上,你提高的就远远不止这几分了。我是九月中下旬开始复习的。下面具体说说:1)开始复习时间:如果是文科生,九月份开始复习;如果是理科生,在九月份之前最好把哲学部分弄懂,然后九月份开始全面复习。如果政治基础好的人,十月份复习也是来的及的。2)书目推荐:如果要买大纲的话,就去复印店买复印版本;大纲不是用来背诵的,而是用来作为“字典”用的,起查漏补缺的作用。我个人比较推荐《风中劲草》这本书,背诵版本的就可以了,练习题不用买这个。如果涉及到这本书中没用的内容,你就要翻大纲了,看看更详细的内容。练习题可以买肖秀荣的那本。3)看书做题顺序:有的人先看完整个书之后再做题,有人边看书边做题。方法因人而异,但是有一个建议:最好是先背诵了再适当做题。不要崇尚题海战术,花十分钟做十道题背诵一个知识点,还不如花五分钟背诵这个知识点。4)政治的拉分差距不会太大,但是过线是最基本的要求。政治过线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扎扎实实地复习,应该没太大问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主要死磕李永乐老师主编的《复习全书》,我重点时间用在高数部分,因为考研数学中高数占得分值最大,而且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都属于比较简单的题目,跟着老师一步步学就可以了。三月到六月打好基础。关于教材的话,我觉得适合自己最重要吧,张宇的36讲,题型比较全,难度也足够,会有一点虐。660和1000题大家择一即可,主要是为了查缺补漏,保持手感嘛。真题的话看大家时间安排,时间松就多做几年,时间紧就少做几年,真题还是很简单的,可以增长信心,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有时候觉得简单是因为全书里做过很多类型题甚至原题。模拟题也是看大家时间吧,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建议不要尝试张宇的,题目难度稍微会大一点,可能会打击自信心,但题型还是不错的。第三,我觉得数学也是需要整理笔记的,因为数学的知识点很多,很散,很多题型也是有套路的,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一遍遍的翻自己的上课笔记和全书,因为不论哪个老师哪本书总有你不会的东西,遗忘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可以看书做题的时候多做个标记,或者记在一张纸上,标明页码,等书过了一两遍以后把一种类型的整理到一起,考前看这个笔记本就足够了。我觉得这是我自己学习的一个经验吧,二战时合租室友也借鉴过我的方法,确实成绩有很大长进。第四,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千万不要忽略粗心大意这个问题,保证准确率是很重要的。虽然我平时也很粗心,但经过刻意训练以后,起码考场几乎没有失误,只要做了就几乎都对了。数学大概就这样吧,有需要问的我之后再补充吧。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记忆英语词汇,我认为最佳方法是将其融入句子之中,最好是能记住包含该词的短语或相关的一句话,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查阅单词时,优先选择英文解释,而不是中文翻译。实际上,许多复杂词汇都可以用常见的三千多个英语词汇来解释。如果你能养成这种习惯,无论是备考研究生考试还是未来出国,都将大有裨益。我自己使用的是一款叫做MIDCT的开源词典,它可以让你自定义添加内容,并且全部为英文解释。如果有人觉得不便,有道词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尽管它默认提供英汉双解,但请确保切换到英文解释。购买单词书籍时,挑选那些包含例句的版本,然后尝试背诵这些句子,了解它们的应用场景。至于特定的单词书推荐,我就不再多说了,因为我未曾专门背过单词书,我只是在考研前期通过阅读《经济学人》积累了大约一万个词汇。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强烈建议你们阅读并翻译《经济学人》,之后你会发现考研英语根本不在话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基础课程,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领域。在复习初期,我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梳理,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框架。比如力学部分,要理解牛顿三定律,掌握质点、刚体的动力学问题;热学则需理解分子运动理论和热力学基本原理;电磁学中,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核心,要深入理解电场、磁场的概念及相互作用;光学主要涉及波动光学和粒子光学,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量子力学虽然抽象,但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是关键。
对每个章节,我都建议先通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做课后习题进行巩固。特别是对复杂的问题,我会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加深理解。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MIT开放课程、Khan Academy等平台上的视频教程,它们用生动的方式解释了一些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
在复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不是死记硬背。例如,我经常凭绘制图表来帮助理解物理过程,或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既能提高兴趣,也能加深记忆。定期自我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模拟试题或历年真题进行实战演练,熟悉考试形式和难度。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有帮助。我参加了一个学习小组,定期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各自的理解,这种互动使我对很多知识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困难时,要有耐心,自己能克服。即使遇到不理解的内容,也不要急于求成,是多花时间去钻研,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