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中师大化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复习的十分认真。我所用过的参考书如下:1.红宝书2.肖秀荣 命题人1000题(我做了三遍)3.肖秀荣 命题人讲真题4.风中劲草 核心考点(归纳了,但是排版太挤,颜色太多,看了头晕,没看)5.肖秀荣 冲刺8套卷6.肖秀荣 终极预测4套题7.任汝芬 最后四套题8.任汝芬 最后冲刺10套卷(做了感觉题目质量不高)9.肖秀荣 命题人考点预测 (一小本,用于背诵)10.时政 我买的是 海天的11.20天20题 启航的(最后10天一天四题的看加背,过了两遍)复习方法:1.基础篇: 第一遍。在九月份红宝书出来后我就用了20天把书看完,我分配了每天要看的章节(每天17面,大概是两章),每天上午到阅览室,看完一章书,就做一章的习题(注意!做在草稿纸上,因为一本习题要过几遍)。对答案在错题前标记一个三角形,在答案里也标记出来,并用记号笔划出答案里正确的语句,在红宝书找到原句也划记号。 休息几天后,开始第二遍。这一遍做题,错了再回去找到红宝书看。错的继续标记。 第三遍。没有看红宝书了,在同样的时间内每天可以做更多的题。标记错题。三遍之后,你的红宝书基本可以放在一边了,你的习题集和答案上都已经重点清晰了。我是喜欢将答案和习题撕开的,所以我的书,额……没封皮,放在图书馆都没人看得出我是考研的。2.巩固篇: 我的《命题人讲真题》是暑假无聊买的,暑假根本看不进去,于是在11月中旬我每天做两年的真题,并开始看分析题,只是思考下就看答案。3.抓题篇: 真题做完,基本各类预测题都出来了。我依次做了上面说的几本:任汝芬 最后冲刺10套卷、肖秀荣 冲刺8套卷、任汝芬 最后四套题、肖秀荣 终极预测4套题。我是几乎每天上午都只复习政治,所以每天不只做一套。这些题我都过了两遍,只有肖秀荣终极预测4套题的分析题我是动笔认真写并且对答案了的。 同时我又开始翻看1000题,只看错题。4.背诵篇: 时政的书出来后,四天看完的。然后就开始看肖秀荣那本考点预测,边看边记。基本都完成后可自由选择。为了弥补自己不足,让易错的知识牢记于心,我会分配时间看1000题的答案,不看题,只看答案,看那些自己出错了的题的答案解释和当时我在答案旁边做的笔记。把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一一弄明白。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在考研英语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甚至有“得阅读者得高分”的说法。英语难点主要在于词汇和复杂冗长的句子,而选择题的迷惑性并不大,关键在于理解文章主旨。因此,备考时,考生应精做真题以掌握核心词汇,并学习剖析复杂的句子结构。同时,需要梳理解题策略,了解错误选项的设计模式,找出正确与错误选项的差异。对于完形填空,虽然近期难度有所降低,但由于其本身的挑战性和较低的分数权重,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优先放弃,而有一定能力的考生则可借此提升综合竞争力。至于作文,似乎没有捷径,主要靠背诵优秀范文,构建个人写作模板,并依据模板进行反复练习,从而建立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框架。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基础理论是这个科目的核心。包括教育的本质、功能、历史发展,以及教育的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元视角的理解。这部分需扎实的记忆和深入的理解,因它们为后续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理论框架。我会建议你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阅读经典教育学著作,理解并消化其中的观点,做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
教育法规与政策也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你需了解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教育政策,这些内容往往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相关,理解和记忆的,要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再者,教育心理学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关键。它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策略,以及如何评价和改进教学效果等问题。这里的学习,不仅要关键概念,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并尝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场景中。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有效的复习应结合多种方式。一是系统性的看书,二是有针对性的做题,三是定期回顾和总结。看书时,要做标记,画出重点,理解难点;做题时,使用历年真题或模拟题,凭实战来检验理解程度;定期的总结和反思是提升理解深度的好办法,你每周或者每两周做一次知识点梳理,看看哪些地方还需加强。
我强烈推荐参加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学习小组,和其他考生一起讨论,共同进步。这样既能互相激励,也能从他人的角度获得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