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川大化学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四川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玩意江湖流传的所谓太早开始不好是指你牺牲了其他科目时间太早看政治不好。考研政治确实和高考不太一样,2010年以后50分分析题全部以当年所开重要会议和人民日报重要党报评论为材料作答,所以政治复习开始早了,确实抓不到重点,但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太早开始,选择题历年还是偏重基础,不是靠蒙的,所以是要下功夫的。在用书方面,肖秀荣全套就行,肖秀荣每本书都有具体的时间表,告诉你啥时间买啥书,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实在太厚,一般人看了记不住,记了再回头看也来不及了。任汝芬的《序列二》可以考虑,基础知识一定要看好,尤其是毛概近代史里的死知识点一定记住,马哲有点难度对于理科生,我也有一套自己的框架,做10分的马哲分析题是没问题的。其他的用肖秀荣就可以了。另外,最重要的一本书《教育部政治大纲》(红宝书)会等到9月中旬出,那本书是一定要买的,但怎么看很有门道,那本书字极其密,一般人都看不好,所以如果你记忆力不太好的话是不能字字背的,一个月时间一定要看完第一遍,首先你要着重背黑体字,小字部分当选择题来记忆,对着1000题背基础知识效果会更好。12月出的8套题和4套题的分析题都要反复背诵,以此作为考试的答题模版。
考研数学方面:
初期,我侧重于研读李永乐的全套复习资料,并且深入阅读了主修教材超过两遍,确保完成所有课后练习。得益于大学一年级时坚实的数学基础,我在这个阶段进展迅速,完成了张宇的36讲大约一半的内容。实际上,考研辅导书籍需要反复操练,遇到难题不必急于求解,可以暂时搁置,留待后期强化冲刺时再攻克。每日早晨,我会重温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回顾未完全理解的问题,深思熟虑,这是提高效率的最佳学习策略。此外,李永乐的经典400题同样被我精做了三次。并且,我还浏览了12年和13年的版本以加深理解。
考研英语方面:
我坚持每天都精读论文,大概每天用三页A4纸的量,其中包括一篇英译汉和一篇汉译英,之后还会进行总结。从九月份开始,一直到十一月,我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到了后期,我把复习的重点转向了之前整理的资料,每天会花一个小时回顾这些内容,甚至利用空闲的碎片时间也会翻阅。同时,我逐渐减少了每日的翻译工作量,只是为了维持那种翻译的状态。对于考试的答题顺序,我首先是写作(小作文15分钟,大作文25分钟),接着是阅读A部分(75分钟内完成),然后是C部分(22分钟),B部分(20分钟),完形填空(15分钟),剩下的时间用来检查和涂卡。有的考生可能会选择先做B部分再做C部分,但我连续两年都按照这个顺序来,初次考研时因为B部分较易所以没有问题,不过今年的新题型我花了30分钟还没做完,导致后面翻译和完形填空的时间紧张,再加上心态波动,影响了这两部分的得分。如果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翻译,即使新题型难度较大,你也能迅速完成,而如果新题型难,通常得分都不高,但这并不会对完形填空的答案产生太大干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基础涵盖了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和分离过程等核心内容。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备考的基础。例如,流体力学中的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工具。对热力学,理解状态函数、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如何指导化学反应的方向,是必须要掌握的重点。至于化学反应工程,主要关注的是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动力学模型等方面的知识。分离过程的学习则要侧重于蒸馏、吸收、萃取、结晶等单元操作的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方式。理论知识需深入理解,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比如,理解一个物理或化学过程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公式更重要。对每个章节,我会先通读教材,尝试用自有的话解释其中的概念,这有助于深化理解。做大量的习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凭解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还推荐大家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同学一起复习,这样凭互相提问和解答来巩固知识,也能激发更多的思考。
在准备过程中,我也十分重视历年真题的研究。凭对历年试题的分析,发现出题者的思路和重点,这对把握考试方向,提升应试能力非常有帮助。定期进行模拟考试,训练答题速度和时间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