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仿生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航机电学院航天仿生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仿生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学习方面,参加课程是必要的,特别是有导师指导会更有帮助。强烈建议将复习班安排到十一假期期间,这样当专业课程让你感到疲惫时,转而看看政治内容可以起到舒缓作用。最后阶段,记得关注二十天二十题、肖四和任四,这些都是必看的资料。对于政治答题,一定要尽可能填满答案,这是文科生的基本素养。同时,报名冲刺班和点睛班也是有益的,因为专家的指导往往能提供宝贵见解。对于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部分,我个人推崇肖秀荣的观点。关于书籍,我推荐以下几本:1. 1000题(虽然我没怎么做,但还是买了以求心安);2. 核心知识点提要(这本书我几乎翻到破烂);3. 背诵版(我稍微背了一些,内容与8套卷有些重叠,同样翻得非常熟);4. 8套卷(做错的选择题需要记住,大题则提炼成要点,大约一百来字要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大一的时候学的高数就是用的自己学校出的,虽然不是很权威但也基本没有错误,用起来感觉比同济的舒服,毕竟自己以前用过,轻车熟路。我复习的时候有个特点就是先看书后做题,包括政治也是这样,习惯而已。当高数上下册看完后就开始做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每章的前半部分还是基础知识总结,顺着复习,相当于二遍吧,那段时间都是做复习指南,好像做完花了好长时间。做完以后就又复习了一遍课本,整理一下脉络。然后拿真题试试火,我数学一般都是上午学,因为考研数学是上午考,我抽出上午两个小时做一套真题,找张A4纸把答案写纸上,因为我不爱在书上画,做完后对答案,把自己错的在答案的题号上画记号。别在真题上画,那样下次做的时候会特别注意的。因为你考研做题时也是不经意间的错误。其实这些细节无关重要,只是考研时有些神经质了都,细节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一套真题做完,对一下答案,再研究一下错误的原因,一上午也就没了。第一次做真题时感觉很简单,但是就是得不到高分,一是因为真题很多题在复习指南中都见过了,对于现在的你已经不是新题目了。二是因为你的状态很放松。做了10年的真题以后我就又开始下一轮的复习,又把教材看了一遍,陈文灯的书翻一遍,这次就比第一次简略了点,毕竟有些你已经很熟了。做题时不会的知识点就喜欢翻书,把相关的知识点都看一遍。有的时候题目很简单,老师一提点你就懂了,而且记忆深刻。我觉得比看答案好的多。因为考研志在必得,所以我不给自己任何偷懒的机会。最后冲刺的时候基本看不进去了,就拿老师给总结冲刺资料翻翻,不想做,只看他划重点的题,嘿嘿。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个人弱点是作文,考前各种练,考场上还是没写好(现在想来,还是练的篇数不够)。可见在考试那种紧张的情况下,要写出一篇中上等作文(而且要一气呵成,涂改要尽量少),需要下很多功夫。有关英语作文,市面上有许多作文书都可以参考,但是不建议大家死背模版,一定要自己去写句子,我称之为:模句。。。多写点,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对付任何题材的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物质的结构、性质、加工和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如晶体结构、相变理论、力学性能等。对这些基础概念的理解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基础。例如,了解晶体结构中的晶格参数、布拉格定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些都是必须牢牢掌握的。
熟悉并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它们各自的强度、塑性、韧性、耐腐蚀性等特点需有清晰的认知。例如,金属材料的塑性和导电性,陶瓷的硬度和脆性,高分子的柔韧性和可塑性,这些都是材料选的重要依据。
再者,材料的加工工艺也是考试的重点。从铸造、锻造、焊接到热处理、表面处理等,每种加工方式都会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产生深远影响。理解这些过程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是理解和运用材料科学的关键。
实验技能的培养不容忽视。凭实验室操作,直观地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变化,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金相显微镜下的组织观察,硬度测试,拉伸试验等,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能。
持续的练习和复习是提升成绩的有效途径。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帮助熟悉考试格式,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知识体系化,有助于长期记忆。
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发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比如,研究航天器使用的特殊材料,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样既能巩固知识,也能激发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