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金融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川大经济学院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四川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熟悉文科领域,尤其是政治,但如果你在高中时专攻理科,我的提议是提前着手准备选择题部分。选择题的成绩将极大地影响你的考研政治得分,因为主观的大题部分,即便没有完全命中预测题目,只要发挥稳定,差距通常不会太大。除非你能答得极其出色,否则大题难以成为拉开分数的关键。因此,选择题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时间充裕,我推荐查阅考研政治大纲,这是最为可靠的方法,因为它避免了个别辅导书籍中可能存在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今年的政治选择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大纲的内容可能较为单调乏味,不易吸引阅读兴趣,是否采用就要看你自身的意愿了。
考研数学方面:
去年3月份开始买了几本经典教材:同济大学的高数,清华居余马的线代,浙大的概率统计以及配套的课后题辅导册。复习方法是按章节看,边看边抄概念、公式,并且准备个本子做课后题,不懂的或不会的就摘到笔记本(抄概念的本子)上,当然做题的本子和笔记本分开。这一阶段大概花费了2个半月左右。接着就开始做《660题》,其实没有做完,只做了选择的全部和填空的一半左右吧。先提醒一下哈,做这一部分比较折磨人,因为错误率会非常的高,但要经受得住考验,毕竟这才刚刚开始。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忘掉了,但是浏览之前做过的笔记就会很快拾起。6月初到月底我停下了考研复习,准备学校的期末考试。之后7月初回家买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并且每天花至少4个小时,注意一些概念的表述和灵活运用,大约20多天过完了一遍——注意要认真浏览和做题,有感想可以在旁边标注。8月15号从家里回到学校,这个时候大概到了第二遍的高数部分还未结束吧,不过这一次过线代时就着重现代讲义上的内容了。大家可以从看课本时总结的规律性的东西标注在空白处,这样以后看会更加方便。大概到九月初的样子第二遍全书也复习完了。其实这个时候有了之前看课本做课后题的基础,看全书并不是一件吃力的事情,但知识点多,全书必须全程看,之后的看书过程可能就更顺畅,只是着重记忆一些薄弱环节,全书上的题也可只做自己标注的部分(错题或不会的地方)。10月1号国庆几天我开始做2002年以来(留下最近两年的别做)的数学真题(陈文灯版的,因为是卷子的形式,所以会比较有感觉),会有很多不会的,一般早上做题下午对答案的样子。11月初我开始做400题,一天一套,上午做,下午对答案,这个过程更打击人,但更能发现薄弱环节。10天搞定。做题方法:拿一张白纸,中间划竖线,可以左边留宽一些用来做题,右边用来修改、对答案。对答案时一定要先看答案思路,清楚后把答案迅速抄到右边空处,要边思索边抄写,思路要敏捷。400题我初做只能在100分上下,但千万不要放弃,这是查缺补漏的好时机。然后的几天迅速浏览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当然要亲笔做),之前的做真题卷子就已经有了基础,所以这个过程会非常快,有明确思路的题目可以只看答题思路,大题争取自己动手算,这个时候(在之前的课本、全书、660题、400题的基础上)做题速度已经相当快了,当然准确是第一位的。你会觉得考得无非是这些重点,而老李的真题汇编就能将重点一网打尽。这个时候复习全书只是随手翻翻,将重点、薄弱点什么的折个脚,这时会发现重点难点已经不多了。《超越135》可以随手翻翻,我是没有看完。花上20天再整理一下《660》上的错题,大概有十几页的A4纸吧,中间划竖线的那种。这个过程依旧比较麻烦,还是整理思路和知识点的重复记忆,到最后就看这些错题就好了。有些人还买了《5+3》,我没买,最后只是看了做过的真题错题和660上的错题,最后两天做真题,那叫个简单呀,大概能到145以上了。但这还不是最终成绩,所以依旧要淡定。到了考场就会发现,考场上做题和平时完全是两个概念,那种状态会很不一样,速度会大大降低,所以平时的做题速度一定要提上去,说白了就是知识一定要掌握很牢。总体而言,我的复习过程大体有这样三个大块:夯实基础(总结概念定理公式,做课后题,归纳错题和重点题;适当做《660题》);复习全书(认真仔细看,不留死角,扫荡式做课后题并做标注);跳跃提升(真题、660题归纳总结、400题、超越135的高数和概率)
考研英语方面:
让我们谈谈英语学习。重复三次,记忆单词是关键。坦白说,我在词汇方面吃过亏。起初,总认为单词量太大,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不如用这个时间去研究历年真题。然而,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即使第一遍没完全记住,但在做题时,你会感到很多词汇似曾相识,有时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正确答案。因此,词汇的记忆至关重要,而且应尽早开始,最好是反复复习。我自己开始背单词的时间太晚,时间紧迫,于是买了王江涛的《十天搞定考研单词》小册子,它汇集了考研常考词汇,个人觉得挺实用。每个人的學習方法不同,找到合适的单词书是必须的。
对于英语的其他部分,如阅读理解、新题型和完形填空,你需要多做真题,甚至多次重做,尤其是要重视阅读理解的练习。至于写作,同样需要大量背诵,但更重要的是要亲自动手写,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这些备考策略我相信你们已经听过不少,我只是想特别强调一下词汇记忆的重要性,希望你们不要再像我一样在学习路上绕远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基础”,这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如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企业如何决定生产什么以及如何生产。理解供求关系、边际效用理论、成本收益分析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建议大家深入阅读萨缪尔森的经典教材,配合案例进行理解和记忆。对宏观经济学,重点关注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模型、货币银行体系等内容,掌握IS-LM模型和AD-AS模型的理解与应用。
“应用”部分则需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不仅要求熟悉国内外经济政策,还要关注经济热点,如货币政策的效果、国际贸易问题、金融市场动态等。凭阅读《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财经媒体来拓宽视野,提升分析能力。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训练答题技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每天固定时间的学习,定期复习,避免遗忘。我还特别注重理解和思考,不是死记硬背。每学完一个知识点,我会尝试用自有的语言复述,或者找些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能加深印象。
组队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这样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激发新的思考角度。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很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