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学生考研成功率(985和211双一流学校考研难度)

首先考虑个人能力。
通常情况下,211大学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能力,在考研中表现得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好一些也是有可能的。然而,最终录取研究生的主要依据仍然是考研成绩。
即使是211大学的毕业生,如果想要考研也不能掉以轻心,同样需要认真备考,复习相关的考研内容。
难度1:保送名额增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通过考研来提某考研品牌历,使得考研的竞争愈发激烈。这一现象可以从逐年增长的考研难度以及考生人数上看出端倪。经过多年的观察,许多顶尖高校逐渐意识到,最优秀的学生往往是来自本校的学生。因此,“双一流”或常称为985/211的高校不断增加保送名额。例如,某个985高校的专业可能只有20个研究生名额,其中就有17个给了保送生。尽管如此,考研仍有其机会,但相较于过去,现在的难度大大增加了。
难度2:竞争激烈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形势的压力增大,内部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拥有更高的学历成为进入职场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研究生学位则是重要的敲门砖。技术门槛的提高促使许多人希望通过攻读研究生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并扩展视野。激烈的竞争不仅提升了考试本身的难度,还使得即使能够顺利通过初试的二本学生,在复试阶段也会遇到挑战,尤其是英语水平和大学期间的经历等方面可能会存在问题。
难度3:校园氛围
备考研究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用于复习,而在普通的二本院校里,整体的学习环境相对较差。高考作为一次筛选机制,将部分成绩不如意的学生送进了二本院校,并且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较为普通。那些虽然考试成绩不佳但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出国留学或者特殊招生的方式提升学历。这意味着真正留在二本院校里的学生,他们的客观条件并不优越。二本学校里认真学习的人并不多,图书馆也很少有人光顾,甚至会因去图书馆学习遭到嘲笑,这些都是实际情况。在这种环境下,二本院校的学生在考研时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他们高中时期的基础不够牢固,因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难度4:教育资源
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资源差异,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基础设施上,这种差距都非常明显。“别人家”的学校之所以能享有更好的口碑,正是因为背后资源的不同。相比之下,二本院校的学生所能接触到的资源远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