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健康大数据与智能医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医学院健康大数据与智能医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厦门大学健康大数据与智能医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算是我投入最少但是结果还不错的科目了,我是从9月份开学正式开始复习政治的,看精讲精练,配合着精讲精练做1000题,看一章做一章,这会不用急着背,反正过几天也会忘掉,只需要熟悉一下知识点,我是保持1~2天1章的速度,有的章节只需要快速翻一下就好,有的需要重点识记,老师会告诉大家哪些是重点章节的。做完1000题之后可以看一下风中劲草,这上面的知识点比较明确,我后期基本都是在看这本书,八套题出来之后做了一下选择题,看了一下主观题。可以这么说,1000题是用来搞定选择题的,而最后四套题是用来解决主观题的,考前我就只背了最后四套题的主观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采用了一种较为朴实无华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去年暑假,我开始正式复习,购入一本由郭崇兴编写的单词书,尽管书名已模糊,但记忆中它是根据考研出现频率排序,并配以真实试题例句,这对我非常有用。每天,我会投入整整半天来专注英语,直至考研前夕。那些我不熟悉的词汇,我全都抄在A4纸上,每个词后还附带了一个例句。通过持续的滚动复习,每天大约两小时,到十月份时我已经背诵了五遍左右。之后,虽然减少了背单词的强度,但我仍然每天保持接触。剩余的一个多小时,我用来做历年真题的阅读部分,一次完成一年的四篇文章,随后仔细剖析。到了十月,所有题目都已完成。接着开始了第二轮,重点放在阅读理解上。我逐字逐句翻译每一年的阅读,记录在笔记本上,然后与张剑黄皮书的官方译文对比,这种方法让我在提高翻译技能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每个句子,确保没有遗漏任何知识点。同时,我也分析了每一个选项,将十年考研的所有选项按照不同题型分类,如主旨题、观点题、细节题等,记录在本子上并加上我的理解和总结,以此探索各种题型的规律。对于英语阅读,深入总结至关重要,因为某种程度上,阅读能力更多地取决于解题技巧。这样的速度下,我大约两天处理完一篇文章。十二月初,我开始准备作文,采用了回译法,先将原文翻译成中文,再用自己的中文版本翻译成英文,与原文比较,差距明显,使我深刻认识到原文中的精彩表达。我记下了觉得优秀的句子。到了十二月中旬,为了适应考试时间,我调整了学习计划,改为下午学习英语。语言学习最终依赖语感,因此在最后一月里,我每天都会大声朗读,包括阅读和作文,持续一个多小时。同时,我也定期练习写作,利用张剑正版模拟题中附赠的仿真答题卡,印制了十几份,每隔一天写一篇作文,熟悉布局和篇幅要求。其实,开篇和结尾可以使用模板,基本内容不变。最后十五天,我开始做张剑的模拟题,分数并不关键,关键是掌握时间分配和找到应试状态。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忽视新题型、完型填空和翻译,也会一并查看和总结,只是没有像阅读那样投入大量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医学综合涵盖了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每个领域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生物化学部分,你需深入理解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代谢过程中的关键反应。这些知识点往往在试题中以计算题或分析题的形式出现,需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
生理学方面,重点关注人体各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调节机制,如神经、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过程。这部分内容需理解并大量数据和概念,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例如疾病的生理病理机制。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形态结构变化。理解病因、发病机制、病程演变及结局,是病理学复习的重点。要学会凭病变形态推断病因和病程,这对后期的临床实践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三步法。先凭阅读教材和听课理解概念,凭做笔记和画图强化记忆,凭做题和模拟实验来实践应用。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框架,帮助你更好地把握整体脉络。
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PubMed等,查找相关研究论文和教学视频,这不仅加深了我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能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医学问题。
对跨学科的专业如健康大数据与智能医学,还需关注数据分析和编程技能的学习。Python、R语言等编程工具的掌握,以及统计学、机器学习的基础,都是你需提前准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