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川大建筑与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四川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听说北京市的政治评分标准相当严格,我个人并未明显感受到分数被压低,不过观察到身边报考北京的同学在政治科目上获得高分的情况确实不多。在我看来,政治备考并不完全依赖于技巧,主观题主要靠后期的大量记忆,客观题则需要理解、记忆和实践。我较为重视政治复习,因为它似乎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购买了不少参考资料,当然有些并非那么实用,接下来我会逐个提及。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一千题》几乎是必需的,它们适用于初期练习,帮助我们熟悉考试内容。《精讲精练》与《一千题》相辅相成,看完一章就做对应章节的习题,标记错误以便反复温习。对于关键知识点,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史,绘制图表有助于条理清晰地记忆细节。此外,我还购入了《蒋中挺800题》和任汝芬的《序列二》。蒋的题目适合在时间充足时做为提升训练,而任的题目则可略过,因为它们相对较老且偏难怪。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期间的强化,高数十八讲和线代九讲很认真的第二次研读,后面做了张宇的1000题(最痛苦,最难熬,也是遇到的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你们做了自然明白)。十月份开始自己模拟数学考试,上午模拟,下午三个小时总结做过的卷子,重难点一步步的查漏补缺,一直持续到考试的前一天。同时跟着老师上课,学了不少做题的技巧和套路,还记了两大本笔记,我把笔记奉若至宝,因为它涵盖的面非常全,几乎是360度无死角,各种方法都很经典,方便你打开思路,当然,这都是后期我做真题的时候的感触了。有同学十八讲做了四五遍,我倒没有做那么多次,只做了三次,每一遍都是新感觉。只要你在学,就一定会思路慢慢的都打开。之后就是十月份的模拟,张宇的真题和八套卷,四套卷。在此就提一个事情吧,就跟老师说的一样,数学不能停,每天雷打不动三个小时做数学,卡点,时间一到立刻停笔。这个习惯从十一开始就一天也没断过。真题就这样,做完一遍又一遍,总共做了三遍吧,各种考场心态都练出来了,当然你如果想达到这种水平就必须把数学模拟真真正正的当回事。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真题!真题!考完出来对了答案我就觉得英语应该分不低,虽然没有到我预期的分,但是也完全对得起我的努力了。最后算算我总共是做了六遍真题。第一遍只做阅读,拆开做,每天做1-2篇阅读,随机选择做,精做,每篇大概10分钟做完,20分钟批改。后面几遍基本上就是查漏补缺,看真题的思路。考研英语有个bug,就是你不会的题基本上就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看不懂,第二种是想歪了,而且想歪了的今后还会歪。第一种情况考背单词解决,推荐使用杨鹏的《17天搞定GRE单词》里的方法去背;第二种考强迫自己理解出题人思路解决。准备早的可以先从单词下手,然后再通过真题对单词进行巩固。最后半个月突击作文和partB~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其基础理论至关重要。这包括环境系统的构成、生态平衡原理、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等。这些基础知识需凭阅读教科书和相关文献来扎实掌握。
环境问题的案例分析是环境学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你需关注全球及国内的重大环境事件,比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理解其背后的科学机制和社会经济因素,并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这部分知识凭阅读新闻报道、学术论文或者参加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会来积累。
再者,环境法规和政策也是考试的重点。你需了解我国及国际上的主要环保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京都议定书》等,理解它们的目标、规定和执行情况。这部分内容凭查阅官方文件和法学教材来学习。
环境监测和评价技术的学习也不能忽视。熟悉各种环境参数的测量方法,如水质、空气质量的检测,以及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这些都是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会在考试中出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环境学的关键。尝试参与一些科研项目或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做模拟试题,复习历年真题,帮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高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