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八月开始复习政治,我复习的流程是,马哲和毛中特、近代史和思修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期间要伴随做选择题(只有选择题),等大纲出了,把增减知识点进行总结,做完选择题差不多已经十月中旬了,开始找辅导书的大题进行训练,就算知识点不熟,也要写,也可以查书写答案。最后冲刺阶段,每天用两小时背那种背诵版的要点(不断重复,对选择题有很大帮助),这时候看十年真题,选择题作为模拟,大题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像马哲的重点会重复考,从真题中找到答题思路。之后是在复习阶段,首先复习马克思和毛概,也就是最重要的两部分,近代史和思修法基可以拖后,也可以在看前面内容无聊的时候看看,这都是可以自己调配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基础阶段课后的题一定都要刷一刷,数学考纲一般不会怎么变,哪些知识点要看哪些不看请自行百度考纲。至于为什么要刷书上的课后题,是因为这些题虽然不难,但就和组装车间的小零件一样,如果你会了,之后再去做复习全书上的题,就和组装一个复杂的小机械一样,顺手就能用的上,数学反复考察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所以这点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再回看书本是一些重要的定理都会给出证明,书本是出发点,不要本末倒置。我复习的时候有的同学只做全书从来不翻课本,只总结题型,光做题,结果就是后面复习的时候在回去翻课本。强化阶段用的李王的全书,然后做了笔记。全书刷了三遍。注意总结错题,不会的后来一定要再做一遍。全书刷完之后做了660题。之后八月中旬开始做真题,每套真题开始掐表做,模拟考场时间,头一天做,第二天分析试卷改错,一开始错的多,后面慢慢的就少了,真题是有套路的,一定要好好研究。十一月的时候我真题已经过了两遍,回去又看了一遍全书,这时候模拟题大概也都出来了,我做的张宇八套卷,说实话八套卷出题偏,难,一度挫伤了我的信心,所以大家不要太在意八套卷的得分,考研不可能考这么难,权当练手。然后还有张宇四套卷,汤家凤的卷子。这些卷子做完之后都要做总结分析。不要想着你做多少题,而是做完每种题型你下次遇见之后都会,这样就达到目的了。考前十天,基本上不怎么做卷子了,分析错题,掌握错题,把近三年的真题拿出来在模拟了一次保持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提到英语,其实也是蛮心酸的。自己英语的备考周期可以说是很长了,最后是差强人意。前期也即大三上学期主要是看了朱伟的恋恋有词并相应背诵其纸质书。但是问题就是视频太长太费时间了。所以到现在还没有看的需要斟酌下是否有看的必要,我自己是觉得有些鸡肋。中期也即大三下学期到暑假主要就是做真题阅读,从87年开始,留出近几年的,一遍一遍做。真题必须认真做,做到“精读”,把好词好句积累好并会应用(我自己就是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做摘抄,后期的晨读背诵也是主要依托这个本子)。自己失利的原因想来也是有些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还是没有把真题真正吃透,一些命题陷阱没有分析好。后期也就是暑假结束后,就是要开始准备新题型和作文了。新题型建议以专题的形式,拿出一段时间集中攻克,作文则一定一定要注重写,自己就是出于惰性和畏难情绪,看也看了,背也背了,就是不想下笔写,以至于在考场上写作时非常痛苦。作文的另一点就是要形成自己的独家模板,可以多参考下市面的作文书,但也要有所侧重,不要乱花渐欲迷人眼,将时间浪费在选择而不是应用上。我自己后期对于作文就有点像无头苍蝇,很着急,很想做好,却有些顾此失彼,丢失了核心的应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A的核心内容主要涵盖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统计热力学,化学平衡,电化学,动力学以及表面现象等几个大的板块。这些知识既是理论基础,也是实际应用的关键,理解和掌握它们至关重要。
热力学三大定律是理解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尤其是第二定律的熵增原理和卡诺定理,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对这部分,建议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统计热力学部分,理解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和微观状态的概念是关键,比如玻尔兹曼分布律和吉布斯-杜亥姆方程。这部分理论性强,需耐心思考和反复推导。
化学平衡和酸碱反应是物理化学中的重要概念,理解化学平衡常数Kc或Kp的意义,掌握如何计算和利用它们来预测反应方向是非常实用的技能。电化学部分则要理解电池电动势的产生和Nernst方程的应用。
动力学部分,熟悉速率常数的测定方法,如Arrhenius公式,以及反应机理的探讨都是考试的重点。表面现象的学习,包括吸附、表面张力、胶体等内容,需理解其基本原理,并能解释相关实验现象。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不要只是死记硬背公式,应尝试理解和推导。定期做题和回顾是必不可少的,这帮助你检查理解程度,找出薄弱点,及时复习。参与讨论或者找到学习小组,共同解决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