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物理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厦门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无疑是很背分的,因为大部分人的政治都在七八十分左右,所以这一科就被落下了十来分。我的失败教训就是搞错了复习重点,重点应该是在选择题上,毕竟主观题大家最后分数都差不多,选择题是拉开差距的关键。建议跟紧肖秀荣。还有如果能提早开始复习就开始复习,多点时间复习到后期就会更从容,更有信心。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六月起着手复习数学,从基础知识到构建知识体系,再到专项练习和高级提升,每一步都收获颇丰。直到八月中旬我才完成了数学的第一轮复习。紧接着,我立即投身于历年真题的演练。我按照考试的时间安排,每天早晨8:30至11:30专注做一套数学试题,而且尽量避免参考书本。初次复习结束后,实话说,我对高等数学的部分概念已经模糊,做起真题来,最初的十套题目中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但我并未气馁,坚持做下去。早年的题目相对简单,偏重基础,我大致能在两小时内完成,然后用一小时总结错题,与标准答案对比,找出错误的根源,不懂的地方就向老师请教。完成前十年的试题后,当我继续做接下来十年的题目时,许多知识逐渐回溯,我能大致构思出整个数学的知识构架。从2008年开始的真题,难度有所提升,我大约每隔两天或四天做两套题。我觉得挑战主要来自于曲线积分的复杂计算,以及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的陌生新题型,让我无从下手,还有异常积分和级数选择题让我感到困惑,有时还会冒出一些久未考查的次要知识点。大题方面,我认为相对常规。到了十月月中旬,我已经完成了所有数学真题的训练。这可以算作我的第二次复习吧!接着,我开始了第三次复习,整理了过去三十年真题中的所有错题和我不够熟练的题目。如果遇到熟悉的但又有些生疏的题目,我会做好标记,完成后再回顾相关知识点。对于因粗心犯错的题目,我只是快速查看答案以确认思路正确;而对于那些无法解答或反复出错的问题,我会将其记录在我的错题本上,并进行总结,明确如果再次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步步为营,这就是我对这些问题的解题策略的提炼。完成第三轮复习后,我开始做张宇的八套模拟卷,我个人强烈推荐这套卷子。尽管确实难度较高,但它涵盖了大量的考点,包括不少罕见的考点,做这套卷子有助于理清知识脉络。我采取的方式是每套卷子分两天完成,第一天做选择题,立即校对答案并分析错误;每一个选择题我都认真对待,不会的暂时搁置,待完成后查阅答案。第二天则攻克大题,对于过于困难或偏离常考范围的题目,我会略过,仅通过答案理解解题思路。考前两周,我浏览了李永乐的6+2,专注于线性代数部分,还温习了一些概率论和曲面积分的题目。其他内容就没有再深入研究了。这就是我整个数学复习的过程,最终的成绩也让我感到相当满意。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还是蛮推荐的。这本书单词都是历年真题中按照出现频率排序的,同时带有相应的真题例句,可以提高自己盲目背单词的效率。建议尽早着手开始,一天看一个单元就可以,不然吸收不了。我从三月初开始《恋词》的学习,也有些收获。到了9月10月,开始准备英语作文,用到的资料主要是王江涛和朱伟。最开始背诵所有的文章,背熟了之后就要自己为自己设立主题,自己组织语言来写作。其实所谓的“自己组织语言”,也都是之前背过的文章里的语料所拼凑成的一篇新的文章,这也是之前背诵的意义所在。但不是硬拼硬凑,必须通顺符合主题,同样需要自己的加工。在初期不要盲目的押题,和相信所谓的押题,静下心一点点的背,到最后可以自己挑几篇重点文章着重背诵,这样才可以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另外,一定不要在11月份或者12月份才准备作文,一定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物理学”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领域,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理解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至关重要;热学则要深入理解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定律,尤其是熵的概念和第二定律的应用;电磁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基础,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电磁波的理解也很关键;光学方面,波动光学和粒子光学都要掌握,干涉、衍射和偏振是重点;量子力学虽然难度较大,但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和薛定谔方程等基本概念必须清晰。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理论知识需结合实际例子去理解,例如凭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物理规律。做习题是检验理解程度的有效方式,遇到难题不要怕,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甚至画图帮助理解。利用网络资源,如Khan Academy或Coursera等在线课程,帮助深化理解。
复习时,我倾向于先构建知识框架,将各章节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全局观。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凭做题来巩固。定期回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防止遗忘。
团队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他们的讲解往往能提供更深层次的见解。
在面对复杂的物理公式和抽象的概念时,保持耐心和热爱是最重要的。物理是一门揭示自然奥秘的科学,它的美在于逻辑性和简洁性,只有真正喜欢,更好地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