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金融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金融学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厦门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肖秀荣系列(包括1000题、历年试题及知识点手册)——1000题搭配专用的红宝书来操练,做完后紧接着通过历年真题继续深化(据说每年都有重复题目,你们都清楚)。至于知识点,就是需要大量背诵,特别推荐2014年那本小册子,它将选择题与大题分门别类,非常符合我的学习习惯,使用体验极佳。对于政治主观题,我个人坚信肖四必须深入背诵且熟练掌握,因为肖秀荣教授的实力毋庸置疑,就算没预测到原题,你记忆中的素材依然能派上用场。不过,别只寄希望于肖四,在考试前的一个月,每天留出一小时去记忆其他来源的大题资料,例如徐涛老师的课程,今年我就额外背诵了一些关于十九大的专题和其他专题内容,即使记得不全,在考场也能灵活运用一点半点。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考研数学,分为数一、数二和数三三个类别。自我评估,我的基础还算扎实。数学复习通常需经历三个阶段。首先,你可以选择研读教科书,但目前市面上的复习全书也非常完善,可以直接使用。其中,张宇的高数18讲、线代9讲和概率论9讲,配以张宇1000题;汤家凤的复习全书及1800题;还有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和660题,推荐挑选一套跟进。(我个人是完成了所有这些题目的)。高数的第一轮复习大约从3月持续到7月,主要任务是学习复习全书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必强求全部做完。第二轮复习集中在8月至9月,期间除了继续练习,还可以尝试张宇的新习题集,如闭关修炼180题,或初步接触历年考研真题。最后两个月,即10月至11月,应专注于做真题,从1987年至最近一年,如果时间充足,尽可能多做;若时间有限,至少要做近十年的真题,并重复练习。考试前夕,可以做一些市面上的模拟卷,如最后八套卷或四套卷来保持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我主要是吸取了几个前辈的经验,加上我自己的特点做的。背单词实在是一个大问题,那时候我也努力过,基本上看了一两遍吧,后来也买了张健的那个大黄本。买两套就够了,虽然说你要多做几遍,可是时间真的不太够用。我每天的时间用来学习的也不是太多,相比较而言。只做真题,多做几遍,这是经验一。第二就是按专题来做,我是先做的翻译,然后是阅读,然后是新题型,然后是完型,最后是作文。每个专题做完都要总结,总结比做题重要,做题才花多少时间啊,最重要的是把每个单词,每个句型都搞明白,文章结构和思想搞明白,题目的类型以及应对方法都搞透。常常走在路上思考你的复习方法是不是要调整,这点也很重要。英语大体就是这样,出效果很慢是英语的特点,不过要坚持。大家博取众长吧,多看看别人的观点,以自己为中心,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系。还有,如果你英语基础不是太好,建议还是背背真题的阅读理解,专业课我不提倡背,英语可灰常提倡。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宏观经济学,理解并掌握宏观经济模型是核心。例如,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以及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分析等。这些模型不仅需你公式,更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经济逻辑。比如,为何利率变动会影响投资?为何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等也是重点内容。
在微观经济学部分,基础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供求曲线、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弹性理论、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竞争)等都是高频考点。你需深入理解每个概念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为什么价格歧视在某些市场结构下是可能的?如何解释厂商的长期利润最大化行为?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章的学习结束后,尝试画出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帮助记忆,也能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大量的习题练习,你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了解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历年真题的价值不言喻,它们反映了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应反复研究,找出规律。
阅读英文原版教材或文献对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非常有帮助。宏、微观经济学很多概念起源于西方,原文的表述往往更为准确,这也有助于应对可能出现的英文题目。
理解并应用经济学原理是关键。经济学不仅仅是数学运算,更是对现实世界的解读。尝试用学到的理论去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会你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也会使答题更具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