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师范经济与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华南师范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这里主要说一下我的教训吧,一是:教材不可忽视,就那本考试大纲,这本书其实才是根本,如果你有时间去看那些所谓的押题,还不如把书上的重点看看,语言怎么组织,还有思路,这样考试时候遇到任何真题都不会傻眼。二是:时间把握要合理,不要觉得政治就是考前看一看,背一背政治押题就可以了,大家如果有时间千万要合理规划,提早着手,不至于到最后手忙脚乱。第三:因为我主要选择的教材是肖秀荣的,但是最后四套题是肖秀荣和任汝芬的都买了,我觉得他俩的最后四套题各有自己的好的一方面,大家借鉴即可,不必死记硬背。另外,关于肖的1000题,大题我没有看,但是选择题我觉得只能用作对书上知识的复习,跟考研真题完全不是一个套路啊,大家做的时候要理性思考,不要太依赖。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题型变化挺大,挺难的。复习方法就是题海战术。从寒假开始就先把高数本科的高数课本看了一遍,本科的课本可以更快的帮助自己把知识点回忆起来。开学之后三月份就开始做本科的线代课本。方法,看看一章课本,做课后题。过完第一遍课本5月份,时间还早,试了一下复习全书,发现每个题都无法完整做下来,接着我细致的 学习了各种内容,还学了很多解题技巧,做好了一大本笔记,每天早上背数学笔记。快放暑假的时候刷完第二遍,接着进入强化阶段。是按照专题复习的实战技巧,见了各种题目(事实证明我之后刷题所有的题目都没有超出过这个范围,老师威武!!!)。复习高数的时候用的高数十八讲,线代用的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各刷完两遍后,开始做李范的复习全书,这时候就比较顺手了。关于复习全书,有李范的粉红色的,还有李永乐的红白色的,李范的书历史悠久,且相对较难,李永乐的相对简单。我推荐用李范的。刷完两遍全书,开始做真题。同样是李范编写的真题。我同时做了数一数二数三的真题。我觉得是挺有用的。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方面,我背了小作文十篇,大作文只背了真题两篇,我自己总结了大作文的模板,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总结一个作文模板,因为对于英语水平不是特别好的我们来说,在考试这么紧张的氛围下,再立意下笔,写出有结构有内容的作文太冒险了。但是模板一定不能是作文书上随处可见的那种,要有特点有精彩词汇和结构,自己总结。平时一天做一年的真题(除写作),隔一天做一次,中间隔得一天总结前一天的错误,尤其是新题型阅读和翻译,有时间的话再背一下阅读全文对培养语感非常有效,主要用于最后写作。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经济学原理涉及众多的基本理论,如供求关系、机会成本、边际效用、市场均衡等。这些概念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理解经济学体系的基础。对每个概念,我都尽量去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定义。例如,理解供求关系,不仅要知道价格如何由供求决定,还要明白价格变动如何影响供求,以及这对社会资源分配的意义。
掌握模型应用至关重要。经济学常常凭构建模型来解释现象或预测结果,比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我建议大家不仅要熟悉模型的构造,更要理解模型的应用场景,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当在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时,凭IS-LM模型来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
再者,重视案例分析。经济学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许多理论都凭具体的经济事件进行验证和深化理解。我会定期关注经济新闻,尝试用学过的理论去解析,这我对经济学的理解更加生动且深刻。
练习与反思并行不悖。我习惯做大量的习题,包括课本上的课后题和历年的考研真题。每次做完题目,我都会反思自有的解题思路,检查是否有错误,是否从其他角度解答。这种自我反馈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