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航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学校的政治理论课程在我眼中几乎等同于未学,我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白天听讲,夜晚则埋头于海量的1000题之中。由于题目数量庞大,暑期班结束后,我又花了十几天的时间,用铅笔逐个完成整本书的选择题,便于校对后直接擦掉错误并重做,无需额外记录答案,省去了不少繁琐步骤。接着,我计算了各部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的准确率,总计八项,以此来估算我的得分,并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然而,直到接近10月,我才真正开始关注大纲,专心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关键内容,同时仅做了这些科目的笔记。到了11月,面对时间紧迫,我不得不抓住任何间隙记忆各种必考知识点。我参考辅导班老师的资料,并且努力背诵肖秀荣四套卷和任汝芬四套卷,最终带着这样的准备步入考场。
考研数学方面:
9月份,我开始从基础复习,把复习全书和课本都过了一遍。十月我把660题做完了,然后再回过来把暑假练习过的题目里的难题、错题和660题里的错题难题重新做了一遍。10月份一开始就开始做历年真题,真题我没有做太前面的,就开始从05年做到了16年的,前期基本保持一天一套的状态,后来稍微缓了下,两三天一套,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做完了这些真题。这里我想说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做试卷的频率可以不同,但是每套试卷必须严格控制时间,拿出考场的状态来做,然后考完严格批卷,搞懂错题难题。真题做完之后,我就开始做李永乐的冲刺六套卷和张宇八套卷,这些冲刺卷的难度是相对较大的,因此不用太在意分数,它们就是用来巩固知识点和保持状态的,没有规定必须做,重点还是在真题。总之在剩余的时间,我就做冲刺卷,然后边做边看之前的错题,把平时练习题、660题、真题、模拟卷错题反复看。11月以后每天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四个小时左右了。但是8套卷能让你清醒,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认清现实才能百战不怠。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我认为拿着一本单词书每天背来背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我自己是听了两遍5500词汇,觉得还不错,觉得真是弄懂了单词。由于七到九月复习司考时间太仓促,这段时间没有练习英语,这时每天抽出五到十分钟练习完型是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做完形练习速度培养语感熟悉单词,这些花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做到。一个小时每天做两篇阅读,当然还是做真题,对于做过很多次还是错的题争取背下来,对于已经记住答案的题要注意分析选项的设置以及选哪个不选哪个的原因。我对阅读最大的感触就是四个字:回归原文!做阅读的时候不要掺杂个人的阅历和想法,要忠于原文,注意选项和原文进行比对,善用排除法。另外一个小时要用来练习作文,我准备作文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背范文背例句背模板,不要太刻意追求所谓的押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这四门课程各有其特色,需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
1. 数据结构:理解并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堆、栈、队列等)的概念、特性及其应用非常重要。算法设计和分析是关键,例如排序和查找算法,要熟练掌握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并能灵活运用。
2. 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部分主要是硬件知识,包括CPU、存储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等。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比如指令执行过程、ALU运算、内存层次结构等,掌握数字逻辑和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
3. 操作系统:核心在于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理解和记忆各种调度算法,如FCFS、SJF、RR等,理解虚拟内存和页替换算法,如LRU、OPT等。理解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也很重要。
4. 计算机网络:主要涉及ISO/OSI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理解每一层的功能和协议,如TCP、UDP、HTTP、FTP等。特别要注意的是网络传输的细节,如拥塞控制、错误检测与纠正等。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
- 理解优于记忆:尽量凭理解概念的本质去记忆,不是死记硬背。
- 做题实践:大量的习题练习帮助巩固理论知识,理解其实际应用。
- 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每天分配给每个科目一定的复习时间。
- 查漏补缺:定期做模拟试题,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复习。
- 学习社群:参加考研论坛或小组,和其他考生交流,共享资源,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