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工业催化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化学学院工业催化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南昌大学工业催化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十月初起,我每晚都会投入一些时间研读政治,大约用了二十多天初步完成了大纲的第一轮阅读。随后,我开始在每个晚上做肖秀荣的1600题,将错误的答案追溯到大纲中相应的位置。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十二月,让我对试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接着,我用一周的时间重读了一遍大纲,紧接着开始了第二轮阅读,通常也是每周重温一次。谈到记忆,我一直不太热衷于死记硬背。后来我发现,阅读就像是这样一种体验:从不知自己不知,到知道自己不知,再到明白自己知道,最后达到无意识的熟稔。尽管我是理科背景,但我不认为文科的学习应依赖于机械记忆,而是应该多读,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领悟。这种深入理解反而能更好地帮助记忆,这才是学习的目标。我的政治复习策略就是阅读,如果夜晚失眠,我会看看选择题。进入一月后,只剩下两周时间,我购买了20天20题,结合核心考点有选择地背诵了一遍,侧重理解和概要。带着这样的准备,我走进了考场。然而,由于时间分配不当,我在最后两大题的第二个问题上未能作答(10年的试题留的空间较小,我考完时还有多余的时间,而11年的试题答题区域几乎是10年的两倍,导致我前面写得过多,后面来不及了)。走出考场,我几乎崩溃,责怪自己连题目都没完成。不过,想到更重要的还在后面,我逐渐调整心态。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不易。政治是我付出最少却收获颇丰的一门课。自九月开学以来,我才正式开始复习,首先看了精讲精练,并配以1000题同步练习,每看完一章做一章。这时不必急于背诵,因为很快就会忘记,只需先熟悉知识点。我以每1-2天一章的速度推进,有些章节快速浏览,有些则需要重点记忆,肖老先生会指出哪些是关键章节。1000题完成后,我转而阅读风中劲草,它的知识点更为清晰。后期,我主要依靠这本书,做了八套题的选择题,看了看主观题。可以说,1000题用于掌握选择题,而最后四套题则是为了攻克主观题。考前,我只背诵了最后四套题的主观题,考试时,肖老先生的预测几乎全部应验。最后四套题的作用在于让你面对任何题目都有话可说,因此我对肖老先生的指导深信不疑。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始终是考研过程的重点。初期要吃透课本,重基础,基础打好了才能游刃有余。感觉基础可以了,就开始接触真题,一直在做《复习全书》和配套的历年真题,感觉还不错。我们可以从真题中去把握潜在的规律,分析出自己的弱点是哪一类题型,再重点练习,基础的内容要保证一定的正确率,再慢慢攻克难题,相信会取得不错的分数。个人感觉数学较难虽然不能保证每道题完整无缺做下来,但每道题都能写上一些,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且尽量多写,就有得分的希望,不至于拉分。数学是重点,是提分的关键,做题是手段,但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要多想想,多思考,学习巧妙的答题思路很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的学习比较特殊,我不喜欢背单词书,所有的单词书不管多厚多薄从来没背过记不住。下载了一个背考研单词的APP,背累了玩会儿手机,欺骗自己还在学习。。哈哈,不过讲真,我感觉这样比背一厚本书有效率。英语主要靠阅读,阅读主要做真题,我真题都没做完,其实应该做上3.4遍的。复习过程中做真题的时候,最好按规定的考试时间来,我习惯一做一整套,对自己的阅读得分能力有一个比较准备的判断,然后仔细分析选错的选项,为什么会选错,在选错时犯了什么错误,实在理解不了的就别钻了,大家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总会不同,逼死强迫症啊。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统计热力学、量子力学和表面化学等五大块。其中,热力学是基础,它主要讲述了物质能量变化的规律,理解并掌握热力学三大定律至关重要。动力学则关注化学反应速率,要深入理解速率方程、活化能等相关概念。统计热力学和量子力学则是微观世界的基础理论,需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来理解分子级别的现象。表面化学是工业催化的理论基石,尤其对催化剂的设计和选有直接指导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原则。物理化学的理论性很强,单纯的记忆公式和定理会人感到困惑。我建议大家先从基本原理出发,理解每一个公式的来源和含义,再凭做题加深对知识的应用。例如,学习热力学时,我会尝试用生活中的例子去解释熵增原理;在学习动力学时,我会凭模拟实验理解反应速率的变化。
做笔记是十分必要的。我会在阅读教材和听课后整理出自有的笔记,将复杂的内容简化,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定期复习也很关键,尤其是对那些难以理解和容易混淆的概念,需反复推敲和巩固。
刷题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南昌大学的物理化学考试往往题目设计灵活,既考察理论理解,也测试实际应用。我推荐使用历年的真题和一些高质量的习题集进行练习,这样熟悉考试风格,提高解题速度。
讨论和合作也是学习的重要部分。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既能互相启发,也能检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无论是向老师教还是在网上查找资料,都是解决问题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