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考古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历史系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厦门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我不建议过早开始。我个人习惯在每年的十月份,等政治大纲解析出版后才着手准备。主要参考资料是教育部编纂的大纲解析,同时结合徐之明老师的考研政治红宝书逻辑图解,它能清晰地梳理出政治框架,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历史纲要这部分特别有帮助。另外,我也使用肖秀荣老师的辅导书籍,如命题人1000题,这是做选择题的好帮手,因为选择题是关键,它们直接影响你的政治成绩能否达到70分以上。我在选择题部分除了1000题,还练习了红宝书的900题以及历年真题的选择题。
至于大题,我认为不需要提前太久开始记忆。我自己是在考试前两周才开始专注背诵政治大题,推荐的资料以肖秀荣系列为主,如肖四、命题人八套卷等,这些在临考前背诵十分有用。通常,考试中会有你背过的知识点出现,答题时根据题目内容展开即可。当然,书写规范和卷面清洁也不容忽视。只要大题回答切中要点,并且字迹清晰,分数应该不会低。
考研英语方面:
参考书我用的是张剑黄皮书一套+黄皮书新题型训练+阅读理解150篇+红宝书单词。淘宝上都有得卖。英语我是从暑假开始的,时间放在下午,最开始的时候只复习阅读理解,从1997年真题阅读入手,每天两篇,之前看前辈们的帖子说英语真题要做两三遍,第一遍只做题不查单词不对答案,防止记住答案,第二遍做完对答案,依然不查单词。第三遍要把每个单词短语句意全部弄明白,每个选项陷阱都了解清楚。我时间不够,是以05年以前的卷子只做了一遍,05年以后的做了两遍。05之后题型比较稳定,难度也开始增加,比较接近现在的风格了。国庆假期结束之前真题阅读应该要做完了,同样的,英语也要预留没做过的几份近年卷子来考前模拟。阅读一定要每天做一两篇,保持手感一直到考前。单词我一直每天坚持背,背了感觉真的不一样,后期阅读理解基本能看懂了。我用的是红宝书,总体背了八九遍左右。考试之前词汇大概掌握了80%。每天早上,做数学之前坚持背100词,刚开始背不用记住单词的多种意思,记一个就好,等到把红宝书背了四五遍之后,再来记其他意思,工作量会小很多。从科学上说,一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超过4.5秒。后期做阅读时我会将不认识的单词在红宝书上做标记。作文我是跟着王江涛走的,背了二十篇范文(都是往年真题,真题作文参考价值最大,不要相信辅导机构的作文押题,老老实实背真题),大约10月份开始,晚上比较适合长期记忆,然后反复记忆一直到考前。背完两遍之后,买了英语答题纸默写,总是会有拼写错误,会背的不一定会写。作文常用字体是印刷体和斜体,斜体比较好练,前期可以练一练。10月份我逐步开始新题型和阅读c的专项训练了,用的是往年真题,做完之后又买了黄皮书的新题型和阅读,时间放在下午。13年以前的完形很难,大家都得不了多少分,13年以后简单了,大家基本都能拿个7.8分,把真题上的完形好好做一下,不必过多纠结。12月份开始真题模拟了,13-16,做一套分析一套,也是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和要求模拟。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考古学的基础理论至关重要。考古学不仅仅是关于挖掘古物,它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生活的科学。你需深入理解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如文化层、遗存、年代测定等,并掌握其背后的逻辑和方法。这需阅读大量的基础教材和论文,比如张光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或张新斌的《中国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等。
对全球考古学的发展历程要有清晰的认知。从史前时代到近现代,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考古发现和理论进步。例如,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古代文明的兴起,中世纪的城市化等,这些都是常考的知识点。凭时间线的方式进行复习,帮助你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再者,中国考古学的部分需特别关注。厦门大学的历史系尤其注重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对国内重要的考古遗址,如殷墟、良渚、秦始皇陵等,不仅要知道它们的位置和出土文物,还要理解这些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要熟悉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这些往往会在论述题中出现。
实践技能的学习也不能忽视。考古学不仅仅是理论研究,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也是重要部分。了解基本的田野工作技巧,如测绘、记录、采样等,以及各种科技考古方法,如碳14测年、DNA分析等,都能帮助你在答题时展现出更全面的理解。
定期做模拟试题并进行自我评估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这不仅检验学习成果,也你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和格式。多参与学术讨论,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也能激发思考,深化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