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控制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科大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控制工程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北京科技大学控制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起步最晚的是政治复习,主要就是围绕几本权威书籍展开。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也就是人们口中的政治红宝书,官方出品,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精心编制,绝对权威,再强调三次,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历年来的实际考题要么直接出自此书,要么与其紧密相关,它的更新变化也是政治考研方向的重要风向标,不可或缺。接下来推荐的是杨杰主编的《冲刺背诵核心考点》,内容与肖老的《知识点精讲精练》相似,但却更为浓缩,且重点内容通过不同的文字格式或阴影突出,条理分明。由于我的备考时间有限,所以我选择了更为精简的《核心考点》。当然,肖老的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命题人1000题》及其解析,以及《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这些全部都是以实战为导向的习题集,与真实考题高度契合,尤其适合模拟练习。我反复做了两次《1000题》,并在笔记本上自行批改,用红笔修正错误,并多次核对考点来复习错题。对于《8套卷》,我只做了选择题,马原部分的大题则仔细看了一遍及参考答案。至于《4套卷》,我不但完成了选择题,还一字一句地背下了所有的大题。
考研数学方面:
要用整整半天,最好是清晨或午后,来专心致志地在A4纸上完成数学模拟试题,如同真实考试一般。每道题目过后,务必详读解答,确保彻底理解,对不熟练的概念做好标记,以便后续复习。我通常是隔天做一次真题,非真题日则回顾并巩固之前的错题。一个月后完成全部真题,十二月开始,我会经常查看我整理的错题集和关键知识点。此外,每周我会练习两套6+2题集以维持状态和填补知识盲区。临考前,重温一遍需熟记的公式,解题时步骤完整,思路清晰后再落笔,这样认真应对,问题就不大。我的经验教训是:千万不可轻视应用题,今年我就栽在这上面了,因为之前几年都没出现,我以为今年也不会,结果忽略了这一部分,唯一接触的一道应用题还是2015年的考研题。希望你们全面复习,别迷信所谓的“规律”或“今年不会考”的说法,尽量覆盖面广,心中有底。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自己最满意的一门成绩了。我觉得英语最重要的是单词,我复习英语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背单词,考纲5000多个单词,我5个月背了5遍,前两遍用扇贝单词,后面三遍用绿皮乱序版背。朱伟词汇量太大了,他串想的串记的很多都是我想不到的,我觉得可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会比较好。背单词的时候,看到一个单词,会去联想这本书上其他的词,同义反义形近派生,主要是这四种,写在旁边,再去看下一个单词,我觉得这样还是蛮不错的,大家可以尝试。做题方面,主要就是要做阅读题,阅读就是那么重要,我把2000到2019的真题阅读全都做了两遍,一篇给自己20分钟,尽可能去把每一句话都读懂,而不是仅仅去追求正确答案,然后还有张剑的黄皮阅读书150篇,这本做起来没有真题仔细,因为太难了,主要是认认单词和长难句,还有练习揣度命题人出题的思路,看到错题,不要怀疑别人,就是你错了,应该去迎合命题人的想法,练多了,自然命题人的思路你就能有所掌握。作文练习我大概是一周一篇,练习的重点就是背朱伟的作文模板和好句子,换话题套用,我觉得考研作文不要自己创新,关键还在好句子的积累与套用,技巧成分其实并不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系统理论的基础,涵盖了系统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多个重要方面。理解和掌握系统的数学模型至关重要,包括经典的线性时不变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以及非线性系统模型等。这部分需扎实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基础,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进行系统分析。
系统的稳定性是设计控制系统的前提。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根轨迹法以及奈奎斯特稳定判据都是需深入理解和应用的内容。这部分需结合实际问题,凭绘制根轨迹图或进行奈奎斯特图分析,直观地理解系统的稳定性。
再者,控制器的设计是自动控制的核心。PID控制器是最常见的,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按系统特性调整参数,是基本要求。对更高级的控制器如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等,虽然在初阶学习中可能不作重点,但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拓宽视野。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凭MATLAB或者Simulink等工具进行仿真,直观看到理论结果在实际系统中的表现,加深理解。做大量的习题和历年真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帮助你熟悉考试的出题方式,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我建议找到一些实际的控制系统案例来研究,比如机器人控制、飞机自动驾驶等,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结合起来,会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不要忽视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往往能激发出新的思考和理解。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多元化的视角会你对知识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