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学科教学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考研政治看情况。因为每年的考研大纲不一样,9月初才会出,所以这个阶段挺难熬的。我自己是买了一些真题讲解神马的,结果啥都没看,着实伤心。9月初考研政治的大纲已经出来了,很厚的一本红宝书。这个时候呢,最新的考研资料还得等几天才会出来,你可以把考研大纲看一遍,请静下心来,真的很多。等考研资料出来了,赶紧上网订购吧,里面有最精简的知识点梳理,你都可以直接背那个的。在12月份,会有考前试卷出来,这个是很需要做的,因为12月已经临近考试,该发生的时事也发生了,我考的时候有老师带着我梳理知识点,让我搭起一个宏观的框架,明白什么是重点。总之,政治是较好把握的一科,主要靠最后的背诵,12月份一定要保证给政治充分的复习时间,因为,政治是提分最快的科目,一定要重视!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文水平不高,四级考试仅得了460分,还考了两次(尴尬)。首次备考研究生时,我是从三月启动的。起初,我专注于背单词,用了本绿色封面的单词书,共有50个单元。初期阶段,我每天啃一个单元,从早上8点到12点,投入的时间挺多(我采用的是艾宾浩斯记忆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完成第一轮单词复习后,我便着手做历年真题,从2004年起逐年往后做,每天只处理一篇阅读理解,且必须精读。我相信唯有深入研读才能提升能力。精读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习惯于做完题目核对答案后,将所有陌生词汇摘录下来并学习(不仅要求记住含义,还要了解其词性和用法)。接下来我会进行全文翻译,逐句用笔在纸上写下译文。刚开始尝试翻译时,我感到非常艰难,自己的译文连自己都不满意,但不可否认,正是这种挑战促使进步。最初,我的词汇量可能只有三千左右,但在完成了2004年至2015年的真题翻译后,我的词汇量已接近一万,临近考试时更是超过了一万。完成一轮真题翻译后,应再次回归真题练习,别误以为做过一次就记住了答案,认为无意义。实则不然,初次不明白的单词或句子,在多次练习中仍可能困惑你,甚至第三次也可能如此。因此,真题需要反复操练,至少要做两遍。关于写作部分,如果英语高手只需在考前构思几点思路,但对于普通考生来说,务必背诵作文,大小作文都需要,每种至少背10篇。虽然每年的作文题目看似迥异,但实际上它们的本质是相似的。因此,真题中的作文极其有价值,特别是教育部每年公布的范文,必须要学习!这些就是阅卷老师欣赏的文章,你应该按照这种方式去写作。了解对手,方能百战不殆。我从十月中旬开始背作文,二十篇范文的经典句子反反复复背了三四遍,虽未能倒背如流,但也能自如地运用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综合”,这门科目涵盖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等多个领域。我认为,理解和掌握教育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是基础,深入剖析教育过程中的个体心理变化和法律法规则是关键。我建议,首先要通读教材,构建起全面的知识框架,凭做历年真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关注当前教育热点问题,如素质教育、公平教育等,提升分析能力和答题深度。
“历史学综合”则需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批判性思维。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世界,你需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深入的研究能力。我通常采取的时间线学习法,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复习,这样有助于形成历史事件的连贯性。多读史书,尤其是原始文献,提高历史素养。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事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解答论述题非常有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笔记整理至关重要。无论是教育综合还是历史学综合,我都坚持做详细的笔记,将知识点提炼出来,方便后期回顾。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既能检查学习效果,也能提前适应考试节奏。
保持好的心态也是成功的秘诀。备考过程可能会枯燥,但,每一次的努力都会在的成绩上得到回报。遇到困难时,别忘了寻求师长或同学的帮助,他们的见解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