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至少要做到:大纲解析2遍+肖秀荣1000题2遍(一遍正常做一遍复习错题)+风中劲草课本1遍配套习题1遍+二十天二十题(背熟)+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包括选择题全部背熟!)+任汝芬最后四套+风中劲草最后四套 1、大纲解析太重要了!任何参考书都无法替代!一定得扎实的至少2遍!但是如果你本身对政治不来电,一定要多翻几遍!2、1000题的话太经典了,是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手册~!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着急看答案,一定会大纲解析找一找!并标注出来!此外复习错题也很重要!1000题是提高选择正确率的重要法宝~3、风中劲草很适合抓重点~!习题也编的不错,特别是把历年真题都收录了!但是它的知识点是精编版,不建议过度依赖,还是要看大纲解析~4、肖秀荣最后四套命中率太高了!!!今年应该至少命中三道大题,一道沾边;去年命中两道的样子!这个题用过的人都知道,太重要了!!!5、二十天二十题、风中劲草最后四套题和任汝芬最后四套都要看,但第一个是侧重简答后两者侧重选择就好~! 我对政治不是那么的头疼,从大纲解析出来(九月份以后)才复习的。没有通篇背过大纲解析,只把二十天二十题和肖四背熟,就上考场了,当时选择做的也比较顺,简答有四个都非常有底,所以成绩还是说的过去。但是如果你对政治非常头疼,建议还是要多下点功夫的~ 毕竟政治到时候不过线还是很吃亏的~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特性侧重于对词汇深入理解的检测,特别是对多义词的运用,大约涉及5500个核心词汇,而考试中超出大纲的词汇仅占卷面总词汇量的5%。学习考研英语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温习词汇,并每日完成两篇阅读理解(正确答案的数量并非重点,重要的是通过反复实践来磨炼个人的解题思路,确保能迅速定位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概括全文主旨,不受复杂的从句和修饰词的困扰)。我想分享一下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关键是扩大视野。换句话说,以前读得慢时,我会逐字逐句去理解和消化;但当速度提升后,我会直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宾语,一眼扫过整句话。此外,一旦熟悉了英文段落的结构,那些次要的信息就能快速略过。我自己并没有深厚的语法功底,只是通过大量的练习,逐渐积累了经验。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文博综合”是一门涵盖了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这就要求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和深入的专业理解。对历史部分,要注重年代线的梳理,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以及历史影响的分析。考古学则需了解各种考古方法和技术,理解遗址和遗物的价值,关注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动态。博物馆学的学习则更偏重实践,包括藏品管理、展览策划、公众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每日阅读相关文献,尤其是学术期刊上的文章,这既能拓宽知识视野,也能帮助我把握学术前沿。我还定期整理笔记,将知识点结构化,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对难以理解的部分,我会寻找相关的课程或者讲座进行深度学习,甚至尝试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解释,这样能更好地加深记忆。
做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真题,我能了解到考试的题型、难度和侧重点,也能够检验我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我建议大家在做题时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控制好时间,以便在正式考试时能够应对自如。
在复习后期,我会进行模拟测试,评估自有的实力,并按结果调整复习策略。我也会参加一些讨论小组,和其他考生交流,共享学习资源,互相解答疑惑,这对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非常有帮助。
我想强调的是,虽然理论知识很重要,但实践经验同样不可忽视。有机会,尽量参与一些实习或志愿者活动,如博物馆的志愿服务,这样直观地理解文博工作的实际操作,对学习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