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大数据学院应用统计硕士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复旦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建议是不要死记硬背,也别依赖神马押题书。如果你是理科生,政治一定要早看,千万别等九月红宝书出了在看,文科生的话等红宝书出了也不迟。感觉答题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需要你原封不动的被原话的地方,把概念的用词说对,用语规范一些就可以了,背原文太浪费时间了。另外也别依赖所谓的押题书。的确,这些押题书确实会押中一些,但是你要知道,依赖押题可能让你上线,但在竞争中一定会成为你的拉分科目,毕竟如果要冲击名校仅上线是没用的。在考场上,前面的单选题根本不成问题,都非常有把握,之后的主观题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要前面答的太全,每张纸都是满满的,最后一道大题没有了时间,在最后10分钟内匆匆写完。大题一定要分条,尽量多,只要有关系的都写上,字体要清楚。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考数学的考生都应该把时间的重头放在数学上,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理清概念和做题巩固,一定要怀着攻关的态度去对待,毕竟不是每一年的数学都像2017年那么简单,教育部出过2016、2018年的难度,就不敢保证没有下一个2016年的出现。数学的复习我没有用张宇的书,可能我还是觉得有地方难度大了一点,我选的是李永乐王式安的全书,送了一本同步习题和660题,第一遍复习就是这么多东西。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7到10月我看了两遍全书,每一题都做了两遍,然后从头到尾把同步习题做了一遍。10到11月,我把660题的选择题(叫660题但是一本书快1000题),大概有500题,出得都很有水平,我做了两遍,填空题我觉得有些过于冗杂,就没有做,不过还是推荐有余力的做完,对夯实基础有好处。11到12月,我主要是把2000到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了一遍并且仔细钻研了一下错题,最后的半个多月买了张宇的八套卷,并做了近两年的真题,保持一下自己做题的手感。我个人觉得对个人水平提升最大的还是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的时候,自己的做题节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考研数学题量很大,9个大题,我是按照顺序做的,这个按个人喜好,但是一定要拥有并保持自己的做题节奏,千万不要盲从他人,在考场上临时变换节奏。
考研英语方面:
由于我在翻译方面的基础较弱,从暑假起,我便决定每日坚持翻译一句。我会为每一道题目设定三分钟的时间限制,即使面对再复杂的句子也要强迫自己先尝试翻译,即便连我自己都觉得不通顺,随后我会进行修订,并研究一些翻译策略。我认为翻译并非能够一气呵成的技能,它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正来逐步提升。
对于英语,关键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词汇。词汇的学习应持续不断,我使用的是新东方的考研乱序版单词书,每天抽出半小时来记忆,直到考试前一天,我都重复背诵了好几次。第二是阅读理解,这是最为核心的部分,掌握了阅读,就意味着掌控了高分的关键。初期接触阅读时肯定会感到困难(高手请略过),起初我几乎每篇文章都会错一半,后来我选择不再急着看答案,而是专心致志地去理解每一个陌生词汇和复杂句子,这样正确率自然就提高了。我个人的经验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笨方法就是背诵原文,尤其是涉及到的选择题中的长难句,要做到滚瓜烂熟,其余部分理解大致含义即可。
至于写作部分,我在这方面比较懈怠,没有太多的建议可提供。不过我身边有些同学购买了王江涛的考研作文书籍,他们似乎都从中受益匪浅。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是数据科学的基础,它不仅涵盖了概率论的基本概念,还涉及到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线性回归等多个核心主题。在复旦的考试中,这些部分的深度和广度都需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对初学者,建议先从基础的概率论开始,理解随机变量、期望、方差等基本概念,再深入到更复杂的分布理论,如正态分布、t分布和卡方分布。
在统计推断部分,要熟练掌握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方法,如最大似然估计、置信区间和显著性水平的概念。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各种问题类型,并能够灵活运用。要注意理解统计推断的本质,即基于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推理的过程。
线性回归是另一个重要章节,不仅要求能建立模型,还要懂得如何解释和验证模型的效果。理解残差分析、多重共线性和模型选的标准如R平方和AIC都是关键。非参数统计和时间序列分析也是可能会考察的内容,虽然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忽视。
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我强烈推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帮助理解抽象的统计概念,也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题是提高的关键,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复旦大学对统计学知识的侧重点。
除此之外,编程技能也很重要,无论是R语言还是Python,都能辅助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复旦的考试有时会涉及简单的编程题目,所以提前掌握基础的编程语法是有必要的。